[发明专利]空腔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90451.9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2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季锋;闻永祥;刘琛;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士兰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81B7/02 | 分类号: | B81B7/02;B81C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余毅勤 |
地址: | 31001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腔 薄膜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空腔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第一掺杂浓度的P型硅片;
在所述第一掺杂浓度的P型硅片表面形成第二掺杂浓度的第一P型层,所 述第二掺杂浓度高于所述第一掺杂浓度;
通过电化学腐蚀工艺使第二掺杂浓度的第一P型层变成中孔硅层,在第一 掺杂浓度的P型硅片中形成纳米孔硅层;
通过退火工艺使纳米孔硅层迁移形成空腔,中孔硅层在纳米孔硅层的迁移 下变成种子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掺 杂浓度的P型硅片表面形成第二掺杂浓度的第一P型层包括:
在所述第一掺杂浓度的P型硅片上形成氮化硅薄膜;
在所述氮化硅薄膜中形成窗口;
对所述窗口中的第一掺杂浓度的P型硅片表面执行离子注入工艺,形成第 二掺杂浓度的第一P型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腔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硅薄 膜的厚度为1500埃~3000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腔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窗口中 的第一掺杂浓度的P型硅片表面执行离子注入工艺包括:
对所述窗口中的第一掺杂浓度的P型硅片表面注入硼离子;
对注入硼离子后的第一掺杂浓度的P型硅片执行退火工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腔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窗口中 的第一掺杂浓度的P型硅片表面注入硼离子中,所述硼离子的注入剂量为 1E14~1E16,所述硼离子的注入能量为60Kev~100Kev。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腔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注入硼离子 后的第一掺杂浓度的P型硅片执行退火工艺中,采用的工艺条件为:
反应气体:氮气和氧气;
反应温度:800℃~1200℃;
反应时间:30分钟~60分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化学腐蚀工 艺所采用的反应溶液为:氟化氢与醇类的混合溶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腔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第二掺杂浓 度的第一P型层变成中孔硅层的电化学腐蚀工艺的腐蚀电流为: 20mA/cm2~40mA/cm2。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腔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掺杂浓 度的P型硅片中形成纳米孔硅层的电化学腐蚀工艺的腐蚀电流为: 80mA/cm2~120mA/cm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孔硅层 的孔隙率为20%~40%。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孔硅 层的孔隙率为60%~80%。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退火工艺 使纳米孔硅层迁移形成空腔,中孔硅层在纳米孔硅层的迁移下变成种子层中,采 用的工艺条件为:
反应气体:氢气;
反应温度:1000℃~1200℃。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腔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外延生长工艺在所述种子层上生长单晶硅层,形成第一掺杂浓度的P型 空腔隔膜;
在所述第一掺杂浓度的P型空腔隔膜表面形成第二掺杂浓度的第二P型层;
通过电化学腐蚀工艺使第二掺杂浓度的第二P型层变成中孔硅层,在第一 掺杂浓度的P型空腔隔膜中形成纳米孔硅层;
通过退火工艺使纳米孔硅层迁移形成空腔,中孔硅层在纳米孔硅层的迁移 下变成种子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腔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复执行权 利要求13中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士兰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士兰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045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