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高效水解池的高氮磷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92917.9 | 申请日: | 2015-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1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贺明和;凌二锁;唐新亮;徐知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78;B01J23/889;C02F10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32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高效 水解 高氮磷 废水 综合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效水解池的高氮磷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属于高氮磷废水技 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煤制气化工厂大都采用鲁奇制气工艺,该工艺产生的废水污染物浓度很高, 有机物成分复杂,主要有酚类化合物、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含氮、氧、硫的杂环化合物及脂肪 类化合,毒性大,难生物降解。煤制气废水如果不经过妥善处理超标排放将会对生态环境造 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如何有效治理煤制气废水,实现废水达标排放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难题。
目前,高浓度的氨氮和酚是煤气化废水水处理的重点和难点,煤气化废水经过预 处理及生化处理后,氨氮及大部分有机物得到有效去除,但废水中仍含有一定的难降解有 机物及悬浮物,需要通过深度处理才能达到排放和回用要求。国内外已应用的深度处理技 术有高级氧化法、吸附法、混凝沉淀法及膜分离技术,上述废水处理技术在出水效果及运行 成本上仍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对煤气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小型试验阶段,大 部分学者都只是在针对单一技术进行应用研究,对物化处理与生化处理的耦合工艺研究很 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效水解池的高氮磷废水综合处理系统,该具高氮磷 废水综合处理系统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并取得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可实现低成本下的煤化工氮磷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排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高效水解池的高氮磷废水 综合处理系统,包括催化氧化池、氧化稳定池、后生化BAF池、清水池、集水池和过滤器,所述 催化氧化池、氧化稳定池、后生化BAF池和清水池依次通过传输管路连接,所述过滤器通过 进水管道连接到催化氧化池内部,一臭氧发生器通过气体管道连接到催化氧化池内部,所 述清水池设置有进水孔、出水孔和回流孔,所述清水池的进水孔与后生化BAF池通过传输管 路连接,所述清水池的出水孔连接到一反洗泵一端,此反洗泵另一端通过回流管道连接到 催化氧化池、后生化BAF池内部,所述催化氧化池以固定床形式填充有臭氧催化颗粒,所述 集水池位于催化氧化池与氧化稳定池相背的一侧,此集水池与催化氧化池之间依次设置有 提升泵和过滤器;
所述后生化BAF池进一步包括厌氧池、好氧池,所述厌氧池的上部与好氧池的下部通过 中间管连接,所述厌氧池的底部连接有污水进水管,所述好氧池的上部连接有排水管;
所述厌氧池下部、上部分别安装有下支撑板、上支撑板,此下支撑板、上支撑板和厌氧 池侧壁形成厌氧腔体,所述厌氧腔体内放置有若干个厌氧活性污泥颗粒和作为填料的若干 根第一马尾松,所述若干个厌氧活性污泥颗粒中部分厌氧活性污泥颗粒位于第一马尾松表 面上;
所述好氧池下部、上部分别安装有下筛板、上筛板,此下筛板、上筛板和好氧池侧壁形 成好氧腔体,所述好氧腔体内放置有若干个好氧活性污泥颗粒和作为填料的若干根第二马 尾松,所述若干个好氧活性污泥颗粒中部分好氧活性污泥颗粒位于第二马尾松表面上;
所述好氧池竖直设置有一嵌入下筛板、上筛板中央处的曝气筒,一曝气头位于曝气筒 底部,一用于传输氧气的氧气管位于曝气筒内并连接到所述曝气头,所述好氧活性污泥颗 粒和第二马尾松位于好氧池侧壁和曝气筒之间;
所述曝气筒的上部设置有回流窗部,该回流窗部位于上筛板上方,此回流窗部侧表面 沿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窗孔;
所述臭氧催化颗粒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粒径为2~4mm的活性氧化铝颗粒88.7~91.3份,
氧化铜1.2~1.5份,
聚乙二醇4~7份,
聚乙烯醇1.5~2份,
二氧化钛0.8~1份,
羟丙基纤维素0.3~0.5份,
二氧化锰0.2~0.4份;
将所述粒径为2~4mm的活性氧化铝颗粒88.7~91.3份与氧化铜1.2~1.5份、聚乙二醇4~7 份、聚乙烯醇1.5~2份、二氧化钛0.8~1份、羟丙基纤维素0.3~0.5份、二氧化锰0.2~0.4份在 搅拌混合机中混合,使得均匀混合后的氧化铜1.2~1.5份、聚乙二醇4~7份、聚乙烯醇1.5~2 份、二氧化钛0.8~1份、羟丙基纤维素0.3~0.5份、二氧化锰0.2~0.4份覆盖于所述活性氧化 铝颗粒表面形成催化剂母球;再将催化剂母球依次进行干燥、焙烧获得所述臭氧催化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科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29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