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颗粒和所述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及调色剂和所述调色剂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93796.X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9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小崎祐辅;衣松徹哉;青木健二;豊泉悟崇;渡边俊太郎;栢孝明;谷笃;粕谷贵重;中浜数理;孝治慎之助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9/08 | 分类号: | G03G9/08;G03G9/093 |
代理公司: | 北京魏启学律师事务所 11398 | 代理人: | 魏启学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大***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颗粒 制造 方法 调色 | ||
本发明涉及树脂颗粒和所述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及调色剂和所述调色剂的制造方法。提供了一种调色剂,其包含:具有由核颗粒和在核颗粒的表面上的壳相组成的核‑壳结构的调色剂颗粒,核颗粒含有树脂X和着色剂,壳相来源于含有树脂Y的树脂细颗粒,其中树脂X的SP值、树脂Y的SP值、和有机溶剂的SP值之间的关系落在特定的范围内,并且当树脂细颗粒分散在水中时树脂细颗粒的数均粒径与当树脂细颗粒分散在有机溶剂中时树脂细颗粒的数均粒径之间的关系落在特定的范围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颗粒和所述树脂颗粒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涉及利用电子照相方法、静电记录方法、和调色剂喷射型记录方法的记录方法的调色剂,和所述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树脂颗粒已经用于包括涂料、墨和调色剂的广泛的各种领域。在各领域中,树脂颗粒的粒径和粒度分布的控制是重要的,并且特别地,已经期望同时实现小的粒径和窄的粒度分布的树脂颗粒。
特别地,在那些领域中的调色剂领域中,已经需要改善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的品质。由调色剂形成的图像的品质的改善需要抑制在调色剂颗粒之间的带电性能的变化。为此,调色剂粒径的均一,即,粒度分布的窄化是有效的,并且“溶解悬浮法”已经提出窄化的方案。溶解悬浮法是涉及以下的制造方法:将通过预先将树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获得的树脂溶液在分散剂的存在下分散在分散介质中从而形成树脂溶液的液滴;然后,将有机溶剂除去从而提供树脂颗粒。高分子分散剂或固体细颗粒可以用作在溶解悬浮法中的分散剂,并且固体细颗粒的实例包括无机细颗粒和树脂细颗粒。在溶解悬浮法中的通常的分散介质是例如水。然而,近年来,已经开发涉及使用液体或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作为分散介质的制造方法,并且具有在调色剂颗粒的生产时,可以通过省略清洗步骤和干燥步骤来实现节省能源的优势。然而,液体或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在树脂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的高。因此,当树脂细颗粒用作分散剂时,对于起分散剂作用的树脂细颗粒需要树脂细颗粒对于二氧化碳的稳定性,从而抑制液滴的聚集。
另外,近年来,随着其使用环境的多样化,电子照相设备已经开始在各种环境下长时间使用。特别地,当电子照相设备在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长时间使用时,已经发生如下问题:蜡渗出至调色剂的表面从而导致调色剂颗粒的聚集或导致电子照相设备中的构件污染。为了处理该问题,已经提出具有核-壳结构的调色剂,其中用作核的树脂的表面覆盖有Tg比核树脂高的壳树脂。当调色剂具有该结构时,蜡难以渗出至调色剂的表面。因此,可以抑制例如调色剂颗粒的聚集和构件污染等的上述问题,因此可以连续提供高品质的图像。
根据前述溶解悬浮法,用作分散剂的树脂细颗粒附着至树脂溶液的液滴的表面,并且即使在除去有机溶剂之后,仍残留在树脂颗粒的表面上。因此,可以获得具有其中已经形成了基于树脂细颗粒的壳的核-壳结构的调色剂。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0-132851中,提出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树脂颗粒,其中已经形成了基于难以在二氧化碳中溶胀的树脂细颗粒的壳,为了抑制液滴的聚集的目的,所述树脂颗粒通过涉及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分散介质并且使用树脂细颗粒作为分散剂的溶解悬浮法来获得。在该文献中,基于结晶性聚酯树脂、聚丙烯酸山萮酯或其共聚物树脂、或者交联性乙烯基树脂的细颗粒已经用作树脂细颗粒。
另外,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13-137535中,提出了一种使用树脂细颗粒的调色剂,所述树脂细颗粒包括具有使用具有有机聚硅氧烷结构的部位和具有脂族聚酯结构的部位作为构成组分的接枝型结构的树脂。在该文献中,获得了具有良好的粒度分布的调色剂,这是因为调色剂通过涉及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分散介质的溶解悬浮法通过使用对二氧化碳和树脂溶液二者具有亲和性的树脂细颗粒来生产。进一步,已经发现:所得调色剂满足树脂细颗粒之间的密合性、和树脂细颗粒与核颗粒之间的密合性,并且不导致由于蜡的渗出引起的任何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37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硒鼓灌粉结构
- 下一篇: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干膜、固化物和印刷电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