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来电转接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94290.0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6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刘书文;张晓亮;于红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6 | 分类号: | H04W4/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鞠永善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来电 转接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来电转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而 当用户外出忘记携带移动终端,且又有来电呼入时,为了便于用户及时处理该 来电,需要对该来电进行来电转接。
目前,提供了一种来电转接方法,具体为:用户在移动终端自带的来电转 接功能中提前设置转接号码,当检测到有来电呼入该移动终端时,该移动终端 通过运营商网络,如通过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全 球移动通讯系统)网络、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网 络等等,将该来电转接到转接号码对应的终端上。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来电转接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来电转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转接开启消息时,开启来电转接功能,所述转接开 启消息中携带目标终端标识,所述转接开启消息为所述服务器基于目标终端发 送的设置请求发送,所述设置请求为所述目标终端基于当前登录的指定用户账 号接收到转接设置指令时发送;
当检测到有来电呼入时,基于所述目标终端标识,将所述来电转接到所述 目标终端上。
结合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 述目标终端标识,将所述来电转接到所述目标终端上,包括:
当所述来电转接功能为互联网转接功能时,基于所述目标终端标识,向所 述目标终端发送网络呼叫请求;
当接收到所述目标终端基于所述网络呼叫请求发送的应答消息时,建立与 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网络通信连接;
通过所述网络通信连接将所述来电转接到所述目标终端上。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网络通信连接将所述来电转接到所述目标终端上, 包括:
接听所述来电,以建立与主叫终端之间的电话通信连接;
通过所述电话通信连接接收所述主叫终端发送的通话内容;
将所述通话内容通过所述网络通信连接发送给所述目标终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立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的网络通信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 包括:
将所述来电标记为已接通来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终端标识,向所述目标终端发送网络呼叫请求 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未接收到所述应答消息时,将所述来电标记为未接通来电。
结合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启来 电转接功能,包括:
当所述来电转接功能为运营商转接功能时,通过指定接口开启所述来电转 接功能。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 式,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预设操作时,关闭所述来电转接功能,所述预设操作为通过手动 触发的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操作包括移动操作、晃动操作、电源键的按键操作、屏 幕解锁操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来电转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基于当前登录的指定用户账号接收到转接设置指令时,向服务器发送设 置请求,所述设置请求中携带目标终端标识,所述设置请求用于指示所述服务 器向被叫终端发送转接开启消息,所述转接开启消息中携带所述目标终端标识;
接收所述被叫终端所转接的来电,所述来电为所述被叫终端基于所述转接 开启消息开启来电转接功能之后检测到的来电。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被叫终 端发送的网络呼叫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当前登录的所述指定用户账号,获取至少两个用户终端标识,所述至 少两个用户终端标识为当前登录有所述指定用户账号的终端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42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