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薯蓣皂苷次级苷的工业化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95578.X | 申请日: | 2015-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1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董静洲;艾训儒;姚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民族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J71/00 | 分类号: | C07J7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42001 | 代理人: | 余晓雪,王敏锋 |
地址: | 445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薯蓣 皂苷 次级 工业化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化学工程和天然产物领域,涉及一种薯蓣皂苷次级苷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大规模薯蓣皂苷的高活性次级苷生产且没有任何污水排放的薯蓣皂苷次级苷的次级苷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薯蓣皂苷是重要的医药原料。薯蓣皂苷的次级苷为脱除了鼠李糖的葡萄糖苷,由于极性更强和结构的特殊性,具有比薯蓣皂苷更强的生理活性,在心脑血管领域和其他甾体激素领域有着更为重要的医药价值。薯蓣皂苷存在于薯蓣属植物的根状茎中。我国主要栽培盾叶薯蓣,收获盾叶薯蓣的根状茎来制备薯蓣皂苷的次级苷。从盾叶薯蓣根状茎中制备薯蓣皂苷的次级苷的关键技术在于采用合适的方法脱除薯蓣皂苷的鼠李糖来获得含有葡萄糖的薯蓣皂苷次级苷。
关于薯蓣皂苷次级苷目前尚无有效的生产技术。一般可以借鉴薯蓣皂苷元的生产方法进行水解生产。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生物水解法或稀有元素催化水解或者酸解法去除薯蓣皂苷的鼠李糖,从而获得带有葡萄糖的薯蓣皂苷次级苷。生物水解法(酶促水解)和稀有元素催化水解法在薯蓣皂苷元的生产应用上由于其生产效率低下以及成本高昂,无法应用到大生产,所以应用于薯蓣次级苷的生产更不可能。酸水解法有固体酸催化水解法和液体酸催化水解法。在生产薯蓣皂苷元上成功应用的是液体酸水解法。薯蓣皂苷元生产应用的液体酸水解工艺落后,其基本工序为:薯蓣干粉或鲜浆自然预发酵→加硫酸或盐酸高温(95℃)水解→碱水中和、清水冲洗→烘干残渣→120号汽油提取残渣中的薯蓣皂苷元→浓缩结晶得到薯蓣皂苷元。在这个过程中,减水中和及清水冲洗步骤排放大量的酸性污水。如果采用该酸水解法生产薯蓣皂苷次级苷,则同样会产生大量的酸性污水。
传统酸水解法生产薯蓣皂苷次级苷的方法为:提取纯化得到薯蓣皂苷,然后加入到酸水中加热水解,然后过滤酸水、加碱水中和滤渣,烘干滤渣,用乙醇提取后上柱层析,将残余的薯蓣皂苷和水解产生的糖酯等副产物与薯蓣皂苷次级苷分离开来,洗脱得到薯蓣皂苷次级苷。该工艺一方面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水,另一方面目的产物薯蓣皂苷次级苷与残余薯蓣皂苷和糖酯等副产物混合在一起,分离困难,而且柱层析分离代价高且消耗大量的溶剂,污染环境。因此薯蓣皂苷次级苷的高效环保生产技术仍旧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突破传统技术的瓶颈,提供一种高效的薯蓣皂苷次级苷脱糖反应体系、可迅速获得高纯度的薯蓣皂苷次级苷、完全没有废水排放同时符合环保标准的薯蓣皂苷次级苷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薯蓣皂苷次级苷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薯蓣皂苷次级苷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薯蓣皂苷次级苷的原材料,所述薯蓣皂苷次级苷的原材料是薯蓣皂苷的正丁醇萃取液、乙酸乙酯萃取液、正丁醇提取液或乙酸乙酯提取液:
所述薯蓣皂苷的正丁醇萃取液或乙酸乙酯萃取液的制备方法是:将新鲜的或者干燥的薯蓣根状茎用70-95v/v%乙醇打浆,过滤得到乙醇提取液,将乙醇提取液干燥粉碎或浓缩成膏状后得到乙醇提取物,再用水饱和正丁醇或水饱和乙酸乙酯萃取,得到薯蓣皂苷的正丁醇萃取液或乙酸乙酯萃取液;
所述薯蓣皂苷的正丁醇提取液或乙酸乙酯提取液的制备方法是:将新鲜的或者干燥的薯蓣根状茎用水饱和正丁醇或水饱和乙酸乙酯打浆,将打浆得到的浆液混合物在沉淀池中加入清水静置分层,得到上层清液以及下层沉淀,抽取上层清液得到薯蓣皂苷的正丁醇提取液或乙酸乙酯提取液;
2)配制酸水相:将98wt%浓硫酸或者37wt%浓盐酸加入到纯净水或者普通自来水中得到酸水相;所述98wt%浓硫酸或者37wt%浓盐酸与纯净水或者普通自来水的体积比是0.1:10-1:10;
3)将步骤2)中配制得到的酸水相加入到反应罐中,在反应罐中加入步骤1)制备的薯蓣皂苷次级苷的原材料;所述薯蓣皂苷次级苷的原材料与酸水相共同构成一个两相反应体系;所述薯蓣皂苷次级苷的原材料与酸水相的体积比是1:1-1:10;
4)对步骤3)所得到的两相反应体系加热到50-110℃后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200-1500转/分钟,在常压下使反应体系反应1-10小时;
5)待步骤3)的两相反应体系在步骤4)中反应完成后,停止搅拌,静置1小时,反应罐中的反应体系自上而下依次分为三相:上层的黑色正丁醇相、中层的红褐色酸水相以及底层白色沉淀相;丢弃上层的黑色正丁醇相和中层的红褐色酸水相,收集底层的白色沉淀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民族学院,未经湖北民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55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