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稀浆封层用乳化沥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95678.2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3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范维玉;翟哲;姚艳;孔祥军;梁明;刘树俊;罗辉;南国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K5/3445;C07D233/16;C08J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乳化沥青 制备 稀浆封层 沥青乳化剂 可用 沥青 储存稳定性 重量百分比 乳化能力 乳化剂 微表处 交通 开放 | ||
1.一种稀浆封层用乳化沥青,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组成:
沥青50~70%,乳化剂1.0~3.0%,余量为水;
所述沥青为AH-70或AH-90重交沥青;
所述乳化剂为阳离子型乳化剂双子咪唑啉季铵盐;
所述双子咪唑啉季铵盐是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首先,以摩尔比为1∶1.0~2.0的长链有机酸和有机胺为原料,加入占反应物料总重量20~50%的有机溶剂,搅拌升温至140~180℃,恒定温度反应2~4h;在真空条件下升高温度至220~260℃,继续反应2~6h,脱除溶剂和水,得到咪唑啉基体;
然后,以摩尔比为1∶2.0~3.0的二烷基胺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加入占反应物料总重量30~50%的醇类溶剂1,向反应体系内滴加与环氧氯丙烷相同摩尔量的盐酸,搅拌升温至20~60℃,恒定温度反应8~12h,脱除溶剂和未反应物料,得到中间体;
最后,以摩尔比为2.0~3.0∶1的咪唑啉基体和中间体为原料,加入占反应物料总重量30~60%的醇类溶剂2,搅拌升温至50~90℃,恒定温度反应10~14h,脱除溶剂和未反应物料,即得到双子咪唑啉季铵盐;
所述长链有机酸为癸酸、月桂酸、十四酸、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有机胺为乙二胺、羟乙基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或四乙烯五胺;
所述的二烷基胺为二甲胺、二乙胺、二丙胺或二丁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浆封层用乳化沥青,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混二甲苯或石油醚;
所述的醇类溶剂1为乙醇、丙醇、丁醇、异丙醇和异丁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醇类溶剂2为乙醇、丙醇、丁醇、异丙醇或异丁醇。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稀浆封层用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按量称取双子咪唑啉季铵盐,加入水中配制成水溶液,并用酸调节pH值至2-5,加热至40-60℃,制成皂液;
(2)将沥青加热到120-140℃;
(3)将皂液迅速倒入乳化机胶体磨中剪切,然后将步骤(2)的热熔的沥青缓慢均匀地倒入剪切中的皂液中,并同时进行人工搅拌,剪切1min后即得到稀浆封层用乳化沥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稀浆封层用乳化沥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酸为盐酸、甲酸、乙酸或磷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567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弹性张力及较佳吸水性的拖把布及其制法
- 下一篇:一种调和沥青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