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缓冲机构的车用线束加工模具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95959.8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0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陈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卓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0 | 分类号: | H01R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冲 机构 车用线束 加工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缓冲机构的车用线束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线束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线束是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备的接线部件,由绝缘护套、接线端子、导线等组成,线束在汽车上的应用尤其重要,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连接汽车的电气电子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目前,不管是高级豪华汽车还是经济型普通汽车,线束编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带组成,它既要确保传送电信号,也要保证连接电路的可靠性,向电子电气部件供应规定的电流值,防止对周围电路的电磁干扰,并要排除电器短路。目前的车用线束有很多都是通过注塑的方式来加工的,即将导线埋入注塑腔内,然后使用特种注塑机的对模具的注塑腔注射橡胶溶液,然后使橡胶溶液冷凝形成线束的外保护皮,此种方法加工模具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目前的车用线束由于其结构比较复杂,一般都存在对导线的固定不牢固,以及在注塑的过程中橡胶溶液对模具冲击力大致使模具位移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缓冲机构的车用线束加工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和缓冲组件;所述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位于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所述上模板的底部设有上模具腔,所述下模板的顶部设有下模具腔,所述缓冲组件位于上模板之上,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固定板、弹簧和活动销,所述缓冲固定板位于弹簧和活动销之上,所述弹簧和活动销的数量为八个,所述活动销套在弹簧的内部。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是针对于注塑加工线束的模具,首先将线束的导线埋入模具的工作腔内,然后使用注塑机对工作腔内注入橡胶溶液,待溶液冷凝后便可形成线束产品,其中的缓冲组件可在注塑的过程中对由于溶液冲击引起的模具位移起到缓冲作用。
本发明针对目前的车用线束加工过程中存在对导线的固定不牢固以及模具容易产生位移的问题做了改进,加装了可方便拆卸的两个定位块以及缓冲组件,如此,不仅可以使导线的固定更加牢固、更方便地更换模具,更可以缓冲模具的位移和晃动,提高加工效率。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安装方式的说明,所述上模板设有上第一定位块槽和上第二定位块槽,所述下模板设有下第一定位块槽和下第二定位块槽,所述第一定位块位于上第一定位块槽和下第一定位块槽之中,所述第二定位块位于上第二定位块槽和下第二定位块槽之中。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主要起到对线束的导线固定的作用,在上模板和下模板上开设了安装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的安装槽,如此,可以很好地对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起到固定作用,且有利于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的拆卸。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线束产品的说明,所述线束还包括保护皮和安装块,所述保护皮位于导线的外层,所述安装块位于保护皮的外层,所述保护层和安装块为橡胶材料。注塑加工形成的线束包括导线、保护皮和安装块,保护皮为绝缘材料,可以保护导线与其他导线相互接触影响,安装块是连接线束与其他其他零件的部件。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对线束的导线固定方式的说明,所述第一定位块设有八个第一导线槽,所述第二定位块设有八个第二导线槽,所述线束的导线安装在第一导线槽和第二导线槽之中。在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上设置了固定导线的槽口,如此,可以很好地对导线起到固定作用,在注塑的时候,注塑头将橡胶溶液注入模具的模具腔之中,橡胶溶液冷凝后形成包覆在导线外层的保护皮和安装块,此安装块是线束与汽车其他零件连接的部件。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缓冲组件的说明,所述上模板的顶部设有下安装孔,所述下安装孔的数量为八个;所述缓冲固定板的底部设有上安装孔,所述上安装孔的数量为八个,所述活动销的顶部嵌入上安装孔内、底部嵌入下安装孔内。缓冲固定板固定在注塑机床上,在对模具进行注塑加工时,模具会因为高温橡胶溶液从注塑机喷头喷出而受到冲击,因而会产生位移或者晃动,大距离的晃动会对模具造成损害,而此缓冲组件可有效避免此种位移或者晃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与线束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从图1的右下方观察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卓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卓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59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