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孔率银电极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97120.8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8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韩雪荣;吕霖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38 | 分类号: | H01M4/38;H01M4/1395;H01M2/2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300384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孔率银 电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孔率银电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氧化银电池是目前鱼雷推进器动力电源的理想选择。铝氧化银电池本体主要由铝合金负极、氧化银正极、隔膜及各集流部件组成。电堆结构采用双极性堆式结构,双极性单元的一面为氧化银正极,另一面为铝合金负极,双极分别通过电解质与另一双极性单元的异极相对构成单体电池,若干单体彼此叠加,加以必要的紧固与密封从而构成铝氧化银电堆。银电极作为铝氧化银电池的正极,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性能。高铝氧化银电池的正极不同于锌银电池或其他银电池的银电极,它是以银网为骨架,利用正极辊压设备辊压成毛坯电极,然后再将毛坯电极进行化成,最终得到Ag电极。其特点为面积大、孔率较大、超薄,强度较小。其制作工艺较传统模压银电极有一定难度。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应力,化成过程会有形变和表面弯曲等不平整产生,而双极性堆式结构决定这样的不平整会易造成电池短路,提高电池失效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孔率银电极的制备方法。该大孔率银电极的制备方法在化成工序中不会强化制作过程产生的应力,不会导致电极因导耳处局部过热而造成银电极不平整。该发明大大节省了银材成本,降低电池失效风险。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孔率银电极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制造大孔率毛坯银电极:
大孔率毛坯银电极制造原料为醋酸银粉,电极骨架为银网,制备方法采用一次辊压成型方法;具体步骤为:将醋酸银粉装入辊压机料斗,将银网装入辊压机卷轴上,启动辊压机,调节制备的银电极厚度范围为0.45~0.55mm,然后剪裁成所需尺寸;将剪裁后的电极利用模具冲裁成型;将冲裁后的银电极在300℃±20℃下烧结20min;制备出大孔率毛坯银电极;
步骤102、制作银导耳:
将0.1mm厚的银箔剪裁成长200mm,宽20mm的长条形银箔条,在该银箔条的一端用冲孔机打一圆形孔作为连接孔,制备出银导耳备用;
步骤103、焊接导耳:
将上述制作好的银导耳用点焊机焊接在烧结后的大孔率毛坯银电极上;
步骤104、化成电池:
将焊接有银导耳的大孔率毛坯电极与不锈钢辅助极板利用导耳连接起来装配成化成电池,在氢氧化钾溶液中进行化成,化成结束后,待电极干燥彻底,将导耳去掉,导耳焊接处裁掉,大孔率银电极制作完成。
进一步:在步骤101中,所述调节制备的银电极厚度为0.5mm。
进一步:在步骤101中,所述调节制备的银电极厚度为0.45mm。
进一步:在步骤101中,所述调节制备的银电极厚度为0.55mm。
进一步:在步骤101中,所述银电极在300℃下烧结20min。
进一步:在步骤101中,所述银电极在320℃下烧结20min。
进一步:在步骤101中,所述银电极在280℃下烧结20min。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由于采用单独预留导耳焊接点的方式,避免导耳直接焊接在电极本体上,从而避免了焊接过程引起电极受力及受力不均。
2、本发明且由于预留导耳焊接位置由模具保证,故位置固定,省去了导耳位置限位工序,又保证了导耳焊接点统一,使导耳焊接操作更为简单,且质量一致性好。
3、本发明由于导耳焊接点不在电极本体上,后期化成时,导耳焊接应力的作用被大幅度弱化,导耳处局部温度变化对其变形影响甚微,从而提高了银电极的平整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毛坯银电极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银导耳的外形图;
图3为本发明的银电极与改进前银电极平整度实物对比图。
其中,1-电极本体,2-导耳焊接预留处;3-连接孔,4-导耳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大孔率银电极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
步骤101、制造大孔率毛坯银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71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