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体净化用菌剂的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97390.9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4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泽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泽科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12R1/125;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5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体 净化 用菌剂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治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体净化用菌剂的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农业上化肥的大量使用,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 水和工农业污水流入湖泊和江河,使氮、磷等营养盐不断积累,促使藻类以及其它水生生物 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甚至形成“水华”,水质恶化,产生异味,进而导致水体的富 营养化进程加速发展。
由于富营养化地表水体的特殊性,常规修复方法难以发挥高效作用,生物脱氮除磷新方 法、新技术已成为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热点。生物修复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通过微生物群 的作用,采用好氧-缺氧~厌氧组合的方式,可使水体中的氮元素分别进行硝化和反硝化,最 后转化为氮气挥发,从而实现脱氮的目的;通过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将水体中的磷沉淀在底 泥中,从而实现除磷的目的。微生物群对水体的透明度、叶绿素a含量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 可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防止水华的发生,改善景观。
利用微生物修复水体是强化自然界自身的自净能力,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合乎逻辑 的治污思路,也是一条创新的技术路线。利用微生物菌群吸附、转化或降解水环境污染物, 实现水环境净化和生态效应恢复,修复过程可自然、原位地进行,修复技术由于具有安全性、 经济性、实用性、系统性等诸多优点而成为水体污染治理的主要技术手段。
但是,由于各地的水文水质复杂,现有技术培养的菌剂适应性差,在河道污水治理的实 际使用时难于达到预想的生物处理效果;且现有技术培养的菌剂中的种菌均是购买的微生物 种菌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培养出来的菌剂适应性好、实际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及成本较 低的水体净化用菌剂的培养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体净化用菌剂的培养方法,首先取待修 复水体的目标水;随后在生物培养器中将目标水、微生物营养剂和微生物种菌剂按以下重量 百分比混合:目标水60%~70%、微生物营养剂20%~25%、微生物种菌剂10%~20%,混合时, 先将目标水和微生物营养剂混合,并将混合液的PH值调节到与修复水体的PH值相同,最后 加入微生物种菌剂;再对混合液进行曝气增氧3~5天,每天曝气增氧2~3次,溶解氧浓度保 持在度在2~3mg/L之间,当菌群浓度达到102~103个/毫升时,溶解氧浓度降至修复水体的溶 解氧浓度,当菌群浓度达到105~106个/毫升即可;所述的微生物营养剂由红糖和沼液组成, 所述的红糖和沼液混合的重量百分比为:红糖20%~30%和沼液70%~80%
所述的微生物种菌剂由菌剂和处理水体的底泥组成,所述的菌剂与处理水体的底泥混合 的重量百分比为:菌剂10%~20%,处理水体的底泥80%~90%;所述的菌剂由EM菌、硝化 细菌、枯草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组成,各种细菌混合的重量比为:EM菌:硝化细菌:枯草 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1:3:1:2。
本发明,由于混合液中的微生物种菌剂采用了多种好氧菌组成的好氧菌群,该菌群在曝 气增氧下快速繁殖、扩大,菌群形成团,且该菌群团微生物组合以EM菌、硝化细菌、枯草 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为主,则菌群团微生物能够主动大量吞食水中的污染物,使C源转化 为CO2、N源转化为N2,待水体变清后,菌群将自身消耗,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 由于采用了待修复水体的目标水和底泥来培养,利用底泥中本来就存在一定数量的原始菌群, 则使得培养出来的复合菌剂有效微生物种类全、数量多、成本低及微生物活性强,同时在培 养的后期培养环境与待修复水体水质非常接近,对待修复水体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好,所 以实际污水生物处理效果也就更好;再者复合菌剂混合液导入敷设在水体的各种生物反应器 中,能快速形成生物膜,结合曝气增氧,可以在水体好氧、缺氧、厌氧各种氧含量条件下实 现脱氮除磷,抑制水体藻类滋生,而导入底泥中,则可削减底泥量,水体生态功能可以在3~4 个月内得到基本恢复,去除黑臭,抑制富营养化污染,受污染水体功能可以提高1~2级,水 体透明度可提高15~25cm;而且采用了沼液,使得营养剂来源更加稳定性,成本也更低。因 此本发明培养出来的复合菌剂适应性好,实际污水生物处理效果好以及成本较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泽科,未经杨泽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73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蔬菜发酵生产用发酵菌剂
- 下一篇:一种副猪嗜血杆菌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