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速箱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98658.0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1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汪风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风珍 |
主分类号: | F16H3/093 | 分类号: | F16H3/093;F16H57/02;F16H57/023;F16H57/04;F16H5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7226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齿轮 变速箱 齿轮变速装置 离合器 变速 啮合状态 同步齿轮 直齿齿轮 换挡 不停车 挂档 空档 | ||
变速箱就是利用同步齿轮和离合齿轮始终处于啮合状态,而通过离合器和离合齿轮扣合完成变速的一种齿轮变速装置,这种装置可以采用加工工艺更加简单的直齿齿轮完成,并且可以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完成各种档速的换挡和挂档,空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变速,特别是涉及机床和车辆,航空器,轮船的变速箱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变速箱主要分为齿轮变速、蜗杆涡轮变速两种,后者适用于变速比比较大的
场合,蜗杆涡轮变速其变速比取决于涡轮的多少,例如40齿的涡轮其变速就是40:1,输入速度是1400,输出速度就是1400/40=35,齿轮变速取决于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数比,主动轮是48,从动轮是96,输入速度是1400,则输出速度是1400*48/96=700,输入速度不变的情况下,需要多种输出速度的,往往需要多组齿轮完成任务,以输出1000和700两种转速为例,主动轮是48和40,从动轮是96和56,将从动轮的96和主动轮的48啮合,输出转速就是700,从动轮的56和主动轮的40啮合,输出转速就是1000,但二者可能同时啮合出现问题,所以,变速时,都是通过移动一组齿轮,这一组齿轮有的资料称为联合齿轮,设计时通过距离限制,当和某一齿轮啮合时,就不可能和另一齿轮啮合,反之亦然,变速档多的变速箱,虽然设计相对复杂,但是,通过移动齿轮啮合这一原理却没有改变,这一原理的缺陷是,当没有停车的情况下进行换挡或挂档,特别是齿轮在高速旋转时,很有可能将齿轮打坏,对于机床而言,出现这种情况还仅仅是机床的损坏,但是,车辆出现异常情况后,有的司机往往会采取强行挂档或换挡的方法防止车辆失控,不过,这种方法会造成变速箱损坏还是小事,最关键是不一定成功,齿轮损坏后,照样无法挂档,往往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
发明内容
技术原理:参与啮合的齿轮不再利用移动齿轮的方法进行,而是将齿轮的位置固定,参与啮合的齿轮始终处于啮合状态,在啮合的两个齿轮中,有一个和中心轴是同步旋转的,这里记为同步齿轮,有一个则是不同步的,即齿轮旋转,中心轴不一定旋转,反之亦然,这里称为离合齿轮,在离合齿轮所在的中心轴上,有和中心轴同步旋转的离合器,通过移动离合器,离合器和离合齿轮扣合后,离合齿轮和中心轴旋转,离合齿轮和离合器分离后,离合齿轮和其所在的中心轴旋转不再同步,而参与啮合的齿轮对数没有限制,但是,离合器离合时不能同时向一根中心轴传送两种转速在两个中心轴所有参与的啮合齿轮中,其变速主要由离合齿轮,同步齿轮,离合器,拨动杆部分,操作杆部分和手柄部分完成,
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1是需要解决挂档时强行进齿引起的齿轮损坏问题,从而引发整个变速箱无法正常工作,
2是需要解决司机在惊慌情况下猛烈换挡引起的档位错乱问题,例如,司机换到高速档位需要返回低速档位,此时,通常人的反映是反向操作,但现在的档位并非是反向档位一定是低速档位,即需要将最后一个档位设置为最低速档;
技术方案: 变速箱通过离合器和离合齿轮的离合,从而完成离合齿轮和其所在的中心轴的同步或断开同步完成变速或换挡,空档、变速过程主要由同步齿轮,离合齿轮、离合器、中心轴、拨动杆组件、操作杆组件和手柄组件完成,所述的同步齿轮是指齿轮和其所在的中心轴旋转是同步的,离合齿轮是指齿轮和其所在的中心轴需要离合器作用才能完成旋转同步,所述的同步是指中心轴和中心轴上的零件旋转角速度一致,离合齿轮和同步齿轮成对使用,在各自的中心轴上的位置不能移动,离合齿轮和同步齿轮始终处于啮合状态,所述的啮合状态包含离合齿轮和同步齿轮没有直接啮合,而是通过另外的齿轮完成的啮合,离合齿轮与离合器的接触面不足时,在离合齿轮上设计摩擦片,所述的中心轴是指齿轮中心所在的轴,变速箱采用防失油运转和轴承单独润滑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风珍,未经汪风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86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