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比表面积硅基整体式载体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99021.3 | 申请日: | 2015-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2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潭自贸区金瑜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2/00 | 分类号: | B01J32/00;B01J21/08;B01J21/16;B01J35/10;B01J20/02;B01J20/20;B01J20/08;B01J20/04;B01J20/10;B01J20/16;B01J20/06;B01J2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4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积 整体 载体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以及吸附材料制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 高比表面积的硅基整体式载体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催化、能源化工、环境催化等领域中,为了增加固体催化 剂与反应物、吸附质(术语:底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固体催化 剂自身的表面积是最常用的方式。为此,将活性组分负载到具有高比 表面积的多孔性物质上是制作固体催化剂的常见方法。常见的高比表 面积固体物质多为颗粒状,如活性炭,分子筛、多孔性氧化铝等。整 体式催化剂与颗粒状催化剂比起来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例如其填装 与回收比较方便,用于固定床反应器中压降较小等。
整体式催化剂通常的制备方法是将具有活性组分的小颗粒附着 于一个的整体式底材,如堇青石、蜂窝状陶瓷等材料上。其总比表面 积往往不高。开发新的整体式催化剂制备方法,或者开发新的整体式 载体的制备方法,是该领域技术人员的重要课题。
对于吸附材料领域,固体吸附剂是最常见的吸附剂形式。为了增 加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增加吸附剂的表面积也是重要的手段。整体式 吸附剂于整体式催化剂类似,同样也具有便于与吸附质体系分离的优 点;其材料特征、技术需求上与整体式催化剂类似。
对于整体式催化剂而言,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活性金属 组分的分散度,同时降低材料与操作成本是该领域技术人员始终关注 的几个问题。专利CN1846855A公开了一种整体催化剂的涂渍方法。 该专利将含糖醇的聚合物或聚合单元涂在整体底材表面,而后用浸渍 法(该文称为早期湿润法)将金属组分引入整体底材表面。该方法可 以得到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整体式催化剂,所适用的金属类型涵盖多 种金属。该方法制备过程相对繁琐,涉及多种溶液配制、且要使用一 些具有腐蚀性(如HNO3)或污染性(如吡咯)物质。
专利CN1411391A公开了一种由金属微纤维与催化剂颗粒组成 的整体式催化剂制备方法。金属微纤维被烧结成三维网状结构,束缚 了催化剂颗粒。该催化剂具有高稳定性、优良导热性、使用寿命长等 优点。然而其基质限定于金属微纤,可能会限制该方法的拓展应用。 该专利没有公开相关的表面积等数据。
从原理上看,常用的整体式催化剂或吸附剂可以由整体式载体与 活性组分两部分构成。首先应得到整体式载体,而后将活性组分分散 于载体上。整体式载体的空间结构特征基本上决定了后续的整体式催 化剂或吸附剂的空间结构特征。因此开发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整体式载 体的制备方法,同时要求该方法操作简单、原料环境友好、成本较低, 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实用价值,这也是整体式催化剂或吸附剂领域 的技术需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高比表面积的 硅基整体式载体制备方法,该方法可以得到高比表面积、微观上具备 纳米级孔道的整体式载体,同时整个制备方法无须昂贵设备、原料无 (低)毒、环境友好、操作安全、成本较低。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路线是:利用具有大量微米至毫米级 级孔道的整体式底材,在其上通过化学反应原位附着多孔性硅基化合 物,从而极大提高原整体式底材的比表面积。
实现上述技术路线的技术方案是:
步骤一、配置硅溶胶前体;具体方法如下:
将正硅酸酯:水:醇按照摩尔比1:m:n的比例混合,其中m 的取值在0.1-20范围内,n的取值在0.2-15范围内;其中正硅酸酯指 的是正硅酸甲酯、正硅酸乙酯、正硅酸丙酯三者中的一个,或者它们 的任意比例混合物;其中醇指的是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中的 一个,或者它们的任意比例混合物;
步骤二、溶胶前体pH调节;具体方法如下:
对步骤一所述混合液缓慢加入氨水,直到溶液的pH值处于8.0 –10.5的范围内,之后静置1min–30h;
步骤三、投入整体式底材;具体方法如下:
将一个质量在1-300g范围内的整体式底材浸入步骤二所述的溶 胶前体液中,浸入时间为5min–30h,之后将整体式底材取出;
步骤四、整体式底材的干燥;具体方法如下:
采用自然晾干、阳光晒干、热气吹干、干燥器内晾干、抽真空晾 干、红外灯烘干、加热烘干等方法单独或者组合使用,对步骤三所述 整体式底材进行干燥,直到整体式底材上观察不到液体流动或滴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潭自贸区金瑜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平潭自贸区金瑜环保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90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