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导丝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99098.0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8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会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模具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H7/10 | 分类号: | B23H7/10;B23H7/26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立春 |
地址: | 810016 青海省西宁市西***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火花 切割 机床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构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导丝系统。
背景技术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火花的瞬时高温使局部的金属熔化、氧化而被腐蚀掉,来实现加工过程,也泛指用电能、热能、光能、电化学能或特殊机械能量达到去除或增加材料的方法。在模具特种加工中,电火花加工和电化学加工的应用较广。
传统技术中,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中,由于电极丝损伤和导丝系统精度原因,电极丝在运丝过程中,会有振动现象,影响加工时电极丝的稳定性。发明专利CN200510061584提出了一种导丝装置,采用段包络的方式来减少振动,但该方法属于硬摩擦,在运丝过程中容易磨损电极丝,从而产生新的振动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出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导丝系统,包括导丝装置1、张紧轮装置2和电极丝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线3在通过导丝装置1时位于其右侧;所述导丝装置1分为上导丝装置11和下导丝装置12,其位置和结构以张紧轮装置2所在水平面上下对称。
所述上导丝装置1为履带式,包括主轮111、导轮组112、副轮113和履带114。
所述副轮113位于上导丝装置11左侧居中位置;所述导轮组112位于上导丝装置11右侧位置。
所述电极线3进入上导丝装置11处于履带114的夹角α为30-60°。
所述履带114包括履带本体1141和履带接触面1142。
所述履带接触面1142为“V”字形,夹角β为60-120°。
所述履带接触面1142在靠近夹角的部分为橡胶层11421,其他部分为聚四氟乙烯层11422。
所述履带接触面1142的横截面长度,橡胶层11421占15-20%。
所述张紧轮装置2包括转轮21、转轴22、滑槽23和转轴开关24。
所述转轮21可随转轴22在滑槽23内左右移动;所述转轴开关24可将转轴22固定滑槽23任意一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有益效果:
1、导丝装置采用履带式设计,在维持“段包络”的同时,减少了导丝装置和电极丝之间的相对摩擦,减少了电极丝的损耗,减少了新的振动源的产生,极大地提高运丝过程中电极丝的稳定性;
2、履带接触面中间“V”字夹角处采用橡胶层,摩擦系数较高,便于运丝,减少电极丝与其相对摩擦,其他部位采用聚四氟乙烯层,摩擦系数低,便于电极丝定位于橡胶层处;
3、设置可移动式张紧轮装置,可根据情况对电极丝进行张紧,减少电极丝的窜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导丝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导丝装置履带俯视示意图;
图4为上导丝装置履带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张紧轮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包括导丝装置1、上导丝装置11、主轮111、导轮组112、副轮113、履带114、履带本体1141、履带接触面1142、橡胶层11421、聚四氟乙烯层11422、张紧轮装置2、转轮21、转轴22、滑槽23、转轴开关24和电极丝3,电极线3进入上导丝装置11处于履带114的夹角α,履带接触面1142“V”字形夹角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模具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海模具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90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