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冰箱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99224.2 | 申请日: | 2015-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5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方方;李书琦;李鹏涛;范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1/00 | 分类号: | F25D1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冰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特别是一种分体式的冰箱。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越来越多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冰箱的要求越来越高,冰箱也越来越朝向人性化发展。冰箱中的制冷系统是通过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实现的,而冷凝器的散热一直是一个大问题。并且,冷凝器不但会对冰箱的制冷造成影响,冷凝器中散发的热量也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因此,必须设计一种冰箱,可利用冷凝器中散发的热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利用冷凝器散发的热量的分体式冰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所述冰箱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制冷箱体、制热箱体以及设置于冰箱上的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包括相互连通的且设置于制热箱体内的第一冷凝管以及连接于制热箱体及制冷箱体之间的第二冷凝管,所述第一冷凝管缠绕于所述制热箱体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箱体包括有外壳、开合设置于外壳上的门体及收容于外壳内的内胆,所述第一冷凝管缠绕于所述内胆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及内胆之间设置有用以收容第一冷凝管的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内填充有发泡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胆包括与所述门体相对设置的后板以及与所述后板相连接的侧板,所述第一冷凝管缠绕于所述侧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板设有四个,所述第一冷凝管依次在四个所述侧板上环绕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有与所述冷凝管相连通的压缩机及蒸发管,所述压缩机及蒸发管均设置于制冷箱体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所述制冷箱体及制热箱体相互独立设置,冷凝管则设置于制热箱体上,则冷凝管散热时不会影响到制冷箱体的制冷,并且,冷凝器散发的热量可传递至制热箱体上,可在制热箱体内存放需要加热的物体,达到利用热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冰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冰箱的制热箱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根据图1至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冰箱100,所述冰箱100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制冷箱体1及制热箱体2。
由图1所示,所述制冷箱体1包括第一外壳11、开合设置于第一外壳11上的第一门体(未图示)及设置于第一外壳11内的第一内胆(未图示),相应的,所述制热箱体2包括第二外壳21、开合设置于第二外壳21上的第二门体(未图示)及设置于第二外壳21内的第二内胆22。所述第一外壳11和第一内胆(未图示)之间设置有第一发泡层(未图示),所述第二外壳21和第二内胆22之间设置有第二发泡层(未图示),所述第一发泡层(未图示)及第二发泡层(未图示)可有效的隔绝内外的温度,保持第一内胆(未图示)及第二内胆22内温度的稳定,达到更好的效果。
所述冰箱100内还包括有制冷装置3,所述制冷装置3包括相互连通的压缩机(未图示)、冷凝管31及蒸发管(未图示)。所述制冷装置3内流通有制冷剂,所述制冷剂呈液态时,经过蒸发管(未图示),液体蒸发成气体吸收大量热量,促使制冷;进而呈气态的制冷剂经过压缩机(未图示),压缩机(未图示)将呈气态的制冷剂压缩呈液态;呈液态的制冷剂经过冷凝管31,散发大量热量液化成液态;进而再重新进入蒸发管(未图示)中保持循环。
所述压缩机(未图示)设置于第一外壳11内,所述蒸发管(未图示)贴靠所述第一内胆(未图示)设置,因此,呈液态的制冷剂经过蒸发管(未图示)时气化吸热,将第一内胆(未图示)内的热量大量吸收,使得第一内胆(未图示)中制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92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