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新霉素发酵液中提取新霉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99448.3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8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沈联兵;张国宪;何连明;周宜平;张安莲;覃清华;薛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5/232 | 分类号: | C07H15/232;C07H1/0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从新 霉素 发酵 提取 新霉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霉素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从新霉素发酵液中提取新霉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新霉素产品的提取方法一直沿用传统工艺,即在新霉素发酵液中投入吸附树脂,待吸附树脂吸附新霉素饱和后,将树脂与新霉素发酵液分离,再采用解吸的方法将新霉素从树脂上解吸下来。按目前工厂新霉素生产规模,每天至少产生300吨新霉素发酵液,这些新霉素发酵液在投放吸附树脂吸附完后,需进行树脂与新霉素发酵液的分离。提取采用80目的振动筛过筛,同时,在过筛的过程中要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用水量基本保持在1:1的比例,冲洗的水与新霉素发酵液的水混合后即成为废水,同时,因吸附时间过长(8小时以上),加上温度较高,富有营养成分的新霉素发酵液会被污染,产生难闻的气味,造成周围居民的投诉。
有上述内容可知,传统工艺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一、水耗高;
二、树脂易破损;
三、产生大量的废水;
四、产生难闻的气味。
随着国家新环保法的实施,企业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不解决大量废水和难闻的气味,企业将面临着生存危机。因此急需改进新霉素新霉素发酵液生产中提取工艺控制的方法,从而达到环保、节能的生产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从新霉素发酵液中提取新霉素的方法,可以解决新霉素生产中的环保问题,使硫酸新霉素的提取新工艺更节能,实现清洁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从新霉素发酵液中提取新霉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加温:将新霉素发酵液加温至65-75℃;
2)向加温后的新霉素发酵液中投入新霉素发酵液质量1–2﹪的硅藻土助滤剂,并搅拌均匀;
助滤剂为硅藻土助滤剂;
3)将步骤2)制得的新霉素发酵液通过过滤机过滤,将新霉素发酵液的固相和液相分离,得到含有新霉素的清液;
4)将步骤3)制得的含有新霉素的清液直接进行上柱吸附;
5)再进行解吸、浓缩、转盐、精制、喷粉,即制得新霉素成品。
步骤4)中的“上柱吸附”是指将清液通过管道输送通入离交柱,通入的方式是由下到上,清液在流经离交柱时,其液中所含新霉素被柱内树脂吸附,当吸附的新霉素达到饱和时,就成为饱和树脂,即可进入下一道提取工序。离交柱就是由圆柱形的金属罐内衬玻璃钢的容器,内装空树脂组成。
步骤1)中,将新霉素发酵液加温至70℃。
步骤2)中,还加入砻糠粉成型剂,
砻糠粉质量为新霉素发酵液质量的2–3﹪。
步骤3)中,过滤机为板框过滤机。
本发明方法的发明过程如下:
纵观整个工艺流程中,过滤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如果能成功,其它的就迎刃而解。企业先后进行了陶瓷膜过滤、离心机过滤等多个项目的研究,数据显示,这两种过滤方法对新霉素新霉素发酵液都不理想,经过反复研究比较,最终选择了板框过滤。
在不添加任何助滤剂的情况下,新霉素发酵液的过滤速度较慢,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合适的助滤剂和经济实用的过滤条件应用于新霉素提取工艺后,得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1,过滤助剂的选择
针对新霉素发酵液的黏度高、固形物含量高,营养成分含量高的特点,我们挑选了各种絮凝剂、沉降剂、助滤剂进行过滤对比试验,具体方法是:取新霉素发酵液1.5吨,按常规量加入各种絮凝剂、沉降剂、助滤剂进行对比试验,观察过滤速度和过滤清液的质量,确定最佳的助滤剂。
实验结果如下: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同样的条件下,得到的滤液质量均符合要求,但是添加了硅藻土做为助滤剂的试验批滤速明显要快很多。
絮凝剂1#为羧甲基纤维素钠;
絮凝剂2#为聚丙烯酰胺。
2,以硅藻土助滤剂为基础,摸索既经济,又适用的工艺条件
经实验室的研究表明,对发酵液进行加温处理后,发酵液黏度明显下降,对过滤有较大帮助。
上述系列实验结果证明,在70℃,添加1%-2%的硅藻土助滤剂的情况下,过滤新霉素发酵液,可以获得较快的滤速,滤饼成型,易拆卸。运用部分砻糠粉代替部分硅藻土,兼顾了经济性,也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平均收率均稳定达到90%以上。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从新霉素发酵液中提取新霉素的方法,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94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