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相器及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99449.8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21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卢麒屹;廖志强;孟祥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18 | 分类号: | H01P1/18;H01Q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相器 天线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相器及天线,涉及通信领域,能够使得信号的相位不会因为滑动带线和固定带线间的相对运动而发生改变,提高了移相器的效果。该移相器包括输入端口,固定带线,滑动带线,至少一个移相枝节,每个移相枝节与两个第一输出端口相连接;补偿介质,补偿介质在滑动带线相对于固定带线滑动时与滑动带线部分交叠,用于改变与补偿介质交叠部分的滑动带线的有效介电常数;当滑动带线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相对于固定带线滑动时,信号的第一相移和信号的第二相移的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相器及天线。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天线是由一定个数的天线单元组成的阵列,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实现对蜂窝小区无线信号的覆盖优化,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是需要根据需求改变的,而改变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的方法就是改变馈于天线阵列中各天线单元的电磁波的相位,使得阵列中各天线单元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位差,实现这种电磁波的相位变化的器件就是移相器。现有的移相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通过改变信号传输路径的有效介电常数来实现移相;第二种是通过改变信号传输路径的长度来实现移相。通常的,第一种移相器由于在实际生产中会存在一定公差,因此其对信号产生的相移的精度小于第二种移相器。
在上述第二种移相器中,移相器是通过滑动主馈线带动滑块改变信号传输路径的长度来实现移相的。在某些移相器(例如直线型移相器)滑动主馈线的过程中,主馈线的长度发生变化,信号在主馈线中传播的距离也是变化的,因此信号在主馈线中产生了移相,从而影响了移相器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相器及天线,能够使得信号的相位不会因为滑动带线和固定带线间的相对运动而发生改变,提高了移相器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相器,包括输入端口,与所述输入接口连接的固定带线,与所述固定带线连接的滑动带线,与所述滑动带线连接的至少一个移相枝节,其中,所述滑动带线相对于所述固定带线滑动,每个所述移相枝节与两个第一输出端口相连接;所述移相器还包括:
补偿介质,所述补偿介质在所述滑动带线相对于所述固定带线滑动时与所述滑动带线部分交叠,用于改变与所述补偿介质交叠部分的所述滑动带线的有效介电常数;
其中,当所述滑动带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固定带线滑动时,所述信号的第一相移和所述信号的第二相移的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反,所述第一相移为所述滑动带线相对于所述固定带线滑动时变化的距离对所述信号产生的相移;所述第二相移为所述滑动带线相对于所述固定带线滑动时所述交叠部分的变化部分中补偿介质的介电常数对所述信号产生的相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相器中,由于在移相器中添加了补偿介质,补偿介质用于改变与所述补偿介质交叠部分的所述滑动带线的有效介电常数,因此,当所述滑动带线相对于所述固定带线滑动时,所述信号的第一相移和所述信号的第二相移的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反,即滑动带线相对于固定带线滑动时变化的距离对信号产生的相移与滑动带线相对于固定带线滑动时交叠部分的变化部分中补偿介质的介电常数对信号产生的相移相互抵消,使得信号的相位不会因为滑动带线和固定带线间的相对运动而发生改变,提高了移相器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移相器还包括:
与所述固定带线连接的第二输出端口,其中,所述信号从所述输入端口输入,经由一部分所述固定带线,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输出,所述信号传播的距离为固定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相器中,若移相器包括与所述固定带线连接的第二输出端口,其中,所述信号从所述输入端口输入,经由一部分所述固定带线,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输出,所述信号传播的距离为固定值,因此,第二输出端口的相位在所述滑动带线相对于所述固定带线滑动时不发生移相,第二输出端口为零相位端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94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醚醚酮绝缘耐高温、耐油、耐腐蚀潜油电机绕组线
- 下一篇:铜包钢海底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