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零功耗待机电路及零功耗待机电视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99594.6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12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左德祥;刘建军;金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44 | 分类号: | H04N5/44;H04N21/41;G08C2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鲤鱼门街一号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耗 待机 电路 电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功耗待机电路,包括AC电源模块,与所述AC电源模块连接的电视主板,该电路还包括:开关模块,用于将所述AC电源模块与AC电源输入模块接入或断开;开/关机控制模块,用于接收遥控器发送的红外关机信号,并根据接收的红外关机信号向所述开关模块输出关机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开关模块断开;及根据所述接收的红外关机信号向变压器控制模块输出停止供电指令;变压器模块,用于为所述开/关机控制模块及所述开关模块供电;变压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开/关机控制模块输出的停止供电指令控制所述变压器模块停止工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零功耗待机电视。采用本发明,可实现零功耗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视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功耗待机电路及零功耗待机电视。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家用电器拥有量的迅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同时也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世界各国通过制定和实施能效标准、推广能效标识制度来提高用能产品的能源效率,促进节能技术发展,以减少有害物的排放和保护环境。
在众多家用电器产品中,电视机的市场保有量一直处在前列。针对电视机的节能设计及节能算法已经大量的应用在现有的产品设计中。按照现有的国家能效标准,电视机的待机功耗需小于0.5W,即电视机在接通AC电源时,电视机处于待机状态时的整机功率必须小于0.5W。
现有的电视机系统中,待机原理是通过低功耗的电源管理MCU关掉AC电源,使得AC电源大功率输出处于非工作状态。但是由于MCU自身也是耗能设备,需要给该MCU进行供电,如使用一个低功耗待机电源或电池给该MCU供电,使得在待机过程中,电源管理MCU继续耗电,造成电能浪费。如何减少电视机在待机状态的功耗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零功耗待机电路及零功耗待机电视,旨在待机状态时实现零功耗,减少电能损耗和经济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零功耗待机电路,该电路包括包括AC电源模块,与所述AC电源模块连接的电视主板,该电路还包括:连接在所述AC电源模块与AC电源输入模块之间的开关模块,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的开/关机控制模块,与所述开/关机控制模块连接的变压器控制模块,与所述开/关机控制模块、变压器控制模块分别连接的变压器模块,所述开关模块还与所述变压器模块连接;其中:
所述开关模块,用于将所述AC电源模块与AC电源输入模块接入或断开;
所述开/关机控制模块,用于接收遥控器发送的红外关机信号,并根据接收的红外关机信号向所述开关模块输出关机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开关模块断开;及根据所述接收的红外关机信号向变压器控制模块输出停止供电指令;
变压器模块,用于为所述开/关机控制模块及所述开关模块供电;
变压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开/关机控制模块输出的停止供电指令控制所述变压器模块停止工作。
优选地,所述电路还包括无线模块、与所述无线模块连接的红外接收模块,所述红外接收模块与所述变压器控制模块连接,其中:
所述无线模块,用于接收遥控器发送的无线信号,并根据所述无线信号生成启动指令,及将所述启动指令输出给红外接收模块;
所述红外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遥控器发送的红外开机信号,并根据所述接收的红外开机信号及启动指令向所述变压器控制模块输出开始供电指令;
所述变压器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接收的开始供电指令控制所述变压器开始工作;
所述开/关机控制模块,还用于接收遥控器发送的红外开机信号,并根据接收的红外开机信号向所述开关模块输出开机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995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