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化型潜流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01167.0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08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郑鹏;高彦波;翟依依;潘玲;梁玉婷;徐志;佟镇;李远帆;高声远;于田田;王影;郑冬宇;郭宏凯;王婉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岭南新科生态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0;C02F3/3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郑海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池 处理系统 潜流 垂直流人工湿地 挡板 强化型 去污能力 植物作用 反应墙 清水池 水处理领域 抽水系统 垂直流动 额外动力 能源转换 曝气装置 水流方向 用户需求 持效性 反硝化 减小 吸附 硝化 截流 堵塞 污水 | ||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不易堵塞、去污能力好、截流效果佳、持效性长的强化型潜流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一级生态池和二级生态池,所述一级生态池内设置有能源转换组件和曝气装置,所述一级生态池和二级生态池之间设置有反应墙,反应墙和二级生态池之间固定有挡板,污水通过挡板潜流垂直流动,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清水池,所述二级生态池中的水通过抽水系统进入清水池,本发明的一种强化型潜流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设计,本处理系统不仅考虑了植物作用,还从硝化反硝化和吸附的角度加以考虑,加强植物作用,提高去污能力的同时,根据用户需求,减小了占地面积,挡板的加入,让改变水流方向无需额外动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强化型潜流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湿地作为“地球之肾”,不仅可以为生态环境提供水源、调节气候,还可以对地球自然水体起到净化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湿地的重要性,因此人工湿地就此产生,人工湿地有效强化了湿地处理污水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去除有机物的功能。其中,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放到湿地上,使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动,通过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共同作用,实现污水净化的一种系统,处理后的水体在终端流出。
随着人们对人工湿地的关注越来越多,通过大量实践和研究,对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的认识也得到了加强,植物根系对氧的传递释放,增加水体溶解氧;植物还将污水中氮磷作为营养元素吸收,起到截污和去污的作用;同时,多样化的植物种类还具有美化环境的景观功能。人工湿地在植物选择和配置上得到相应的优化。
虽然人们对人工湿地认识一步步加深,也通过努力设计出多种人工湿地,但是现有的人工湿地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缺点。
在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过程中,氮的去除主要依靠植物作用、硝化反硝化作用;磷的去除主要依靠植物作用和吸附作用。植物在人工湿地的净化和景观作用逐渐受到认可和重视,在人工湿地应用中得到加强,使系统的污水处理效果得到提升。但是,植物对污染物的截留和去污能力有限,受水质和环境温度的影响也较大,因而在提高植物作用的同时还需要提高系统的硝化反硝化和吸附作用,共同提高系统的纳污、去污能力并维持系统长期稳定;再者,现有的人工湿地一般占地面积较大,效果不好,往往处理后的水质无法达到国家标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见效快、承受污染负荷大、占地面积小、处理后水质满足国家标准的强化型潜流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一种强化型潜流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包括一级生态池和二级生态池,所述一级生态池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一级生态池内设置有能源转换组件和曝气装置,所述能源转换组件为曝气装置的正常工作提供能源,所述一级生态池的四周种植有挺水植物,所述一级生态池和二级生态池之间设置有反应墙,所述反应墙和二级生态池之间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端向上缩进使反应墙的底部与二级生态池连通,所述二级生态池内种植有沉水植物,所述二级生态池的表面种植有浮水植物,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清水池。
进一步的,所述反应墙沿水平方向立置分为三层,分别为两侧的砾石填料和中间的填料层,所述中间的填料层中填充有第一填料,所述填料层中第一填料包括秸秆、碎砖块、人工造粒泥炭和木屑的混合物,并添加微生物菌剂包。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生态池上设置有回流系统和抽水系统,所述二级生态池通过回流系统与一级生态池相连通,所述二级生态池通过抽水系统与清水池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填料中秸秆尺寸为1-2cm、木屑的尺寸为1-2cm、碎砖块的粒径为1-2cm、人工造粒泥炭的粒径为0.5-1cm,所述秸秆、木屑、碎砖块、人工造粒泥炭的填充体积比为2:2:10:1,所述微生物菌剂包为可降解无纺布包装,所述微生物菌剂包中包括枯草芽孢杆菌、褐腐菌、聚磷菌、反硝化细菌和厌氧梭菌,所述微生物菌剂包的重量为第一填料总重的0.1%-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岭南新科生态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岭南新科生态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11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湿地治理污水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处理高氨氮制药废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