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服务器的CPU冷板组件及液冷式服务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1001367.6 申请日: 2015-12-28
公开(公告)号: CN105630116A 公开(公告)日: 2016-06-01
发明(设计)人: 刘广辉 申请(专利权)人: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6F1/20 分类号: G06F1/20
代理公司: 北京德恒律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9 代理人: 章社杲;卢军峰
地址: 100193 北京***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服务器 cpu 组件 液冷式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服务器的CPU 冷板组件以及使用上述冷板组件的液冷式服务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计算机大都依靠冷空气给机器降温,但在数据中心,仅 靠风冷已经不足以满足高热流密度服务器的散热要求。传统的风冷模式均 采用间接接触冷却的方式进行,在传热过程复杂,存在接触热阻及对流换 热热阻,热阻总和大,换热效率较低,换热过程高低温热源间温差较大, 需要较低的室外低温热源引导换热过程进行。

液冷即利用工作流体作为中间热量传输的媒介,将热量由热区传递到 远处再进行冷却。由于液体比空气的比热大很多,散热速度也远远大于空 气,因此制冷效率远高于风冷散热方,同时在噪音方面也能得到很好的控 制。

在液冷系统中,多使用间接式液冷系统,即冷板式散热器。所谓间接 冷却式,即冷媒与被冷却对象分离,不直接接触,通过液冷板、液冷头等 高效热传导部件将被冷却对象的热量传递到冷媒中。采用间接冷却的液冷 散热系统,对计算机系统改动不大,仅需将原风冷散热片替换为液冷散热 片(液冷头),并将冷媒管路引出机箱即可;在间接冷却方式中,冷媒有 其自身通路,并不与电子器件直接接触,因此只要液体管路密封性好,冷 媒不泄露,该系统对冷媒的要求较低,多种冷媒均可实现其功能。

但是,由于现有的冷板式散热器结构简单,其上没有任何传感器或监 控软件系统,一旦发生液体泄漏,管路堵塞等事故时,无法及时发现,从 而为液冷服务器的推广买下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温度传 感器和监控系统的用于服务器的CPU冷板组件以及使用上述冷板组件的液 冷式服务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服务器的CPU冷板 组件,包括:用于容纳制冷剂的换热器腔体,换热器腔体具有进液口和出 液口;以及用于监测换热器腔体中的制冷剂温度的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 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换热器腔体中并与外部监控系统通信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包括在进液口处设置 有第一温度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包括在出液口处设置 有第二温度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换热器腔体的底部与服务器的CPU接触, 并且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包括在换热器腔体的底部处设置的第三温度传感 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换热器腔体与CPU之间通过导热层相互接 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导热层的材料为导热硅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其中,根据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制冷剂温度,由外部监控系统控 制流量调节阀的开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液口的位置比出液口的位置靠近换热器 腔体的底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 管,其中,进液管和出液管经由外部冷却装置相互连接,以在进液管、换 热器腔体、出液管以及外部冷却装置之间形成制冷剂循环回路。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液冷式服务器,其中,液冷式服务器的 CPU设置有根据上述任一项的CPU冷板组件。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至少在于:

在冷板组件中设置温度传感器并在系统中设置检测功能,以实时准确 反映冷板工作状态,保障电子设备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冷板组件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用于服务器的CPU冷板组件 包括:用于容纳制冷剂的换热器腔体10,换热器腔体10具有进液口12和 出液口14;以及用于监测换热器腔体10中的制冷剂温度的至少一个温度 传感器,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换热器腔体10中并与外部监控系统通 信连接。通过在换热腔体中设置温度传感器以监测换热器腔体10中的制冷 剂温度,并将信号反馈至外部监控系统,如果换热器腔体10中温度过高, 系统可以调节进入换热器腔体10中的制冷剂流量或降低进液口12的制冷 剂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系统将会报警,以防烧坏CPU。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13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