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栅藻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01488.0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6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胡强;王宇;韩丹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N1/12;C12R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杨胜军 |
地址: | 10003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装置 栅藻 工业应用领域 微藻 申请 | ||
1.一种层叠式薄板栅藻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层叠式薄板栅藻培养装置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层叠布置的多个薄板,所述多个薄板被支撑使得相邻的薄板之间间隔一预定距离,各薄板沿水平方向延伸,具有相反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并且在外围设有从相应薄板的上表面向上延伸的围堰部,各薄板的上表面和围堰部的内表面形成用于容纳栅藻培养液的空间,其中所述围堰部的最小竖直高度不大于15mm,其中所述围堰部高出相应薄板的上表面1.5mm-4.5mm。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层叠式薄板栅藻培养装置,其特征是,上下方向相邻的薄板之间设置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上面的薄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层叠式薄板栅藻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围堰部与相应薄板一体成型,或者单独形成之后被附接到相应薄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层叠式薄板栅藻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柱与相应薄板一体成型,或者单独形成之后被附接到相应薄板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层叠式薄板栅藻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围堰部相对于相应薄板的上表面成大于或等于90度的倾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层叠式薄板栅藻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围堰部由与薄板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制成,和/或所述支撑柱由与薄板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层叠式薄板栅藻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薄板由下述材料之一制成:玻璃,GPPS,透明ABS,AS(苯乙烯丙烯腈),PVC、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C(聚碳酸脂),PS(聚苯乙烯)。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层叠式薄板栅藻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薄板由平板玻璃制成,并且所述围堰部是附接到薄板的胶条。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层叠式薄板栅藻培养装置,其中所述胶条为透明胶条。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层叠式薄板栅藻培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薄板由有机材料制成,并且所述围堰部与薄板一体成型。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层叠式薄板栅藻培养装置,其特征是,各薄板之间的间距相同或不同,相邻薄板之间的间距为5mm-25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层叠式薄板栅藻培养装置,相邻薄板之间的间距为5mm-9mm或11-25mm。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层叠式薄板栅藻培养装置,相邻薄板之间的间距为5mm。
14.一种栅藻培养方法,其中包括在薄层液体培养基中静态培养所述栅藻,其中所述薄层液体培养基的厚度为1mm-4.5mm,其中栅藻培养在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的层叠式薄板栅藻培养装置中进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薄层液体培养基的厚度为1mm-2.5mm或3.5mm-4.5mm。
16.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所述栅藻是尖细栅藻(Scenedesmus acuminatus)。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培养在20-30℃下进行。
18.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培养在1-238umol·m-2·s-1的光强下进行。
19.根据权利要求14-16中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培养基是BG11培养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148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