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OD矩阵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04403.4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9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马荣叶;刘晓华;刘四奎;汤夕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软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14 | 分类号: | G08G1/14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闫东伟 |
地址: | 2100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od 矩阵 停车 需求预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与城市规划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OD矩阵的 停车需求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停车需求是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汽车拥有量、车辆出行率以及交通政策等 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停车需求预测是城市停车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 确定停车场布局、规模和制定各种停车管理政策的前提。因此,科学的停车需 求预测方法是做好停车规划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OD矩阵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
根据以上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基于OD矩阵的停车需求预测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设定时间范围内的电子警察数据,并基于轨迹追踪来获取OD 矩阵;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所获取的OD矩阵,预测停车需求。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述步骤一的实现具体包括:
步骤1、获取设定时间范围内的所有电子警察数据,将电子警察数据按照车 牌号码进行分组;
步骤2、将分组后得到的所有组均标记为unvisited,再取其中的一条unvisited 组p,标记为visited;
步骤3、对于p组的数据按照检测时间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列;
步骤4、计算步骤3排列后所得到的序列的偏差值,即Δti=ti+1-ti,i=1,……, n;其中t1为出行的起始时刻,tn为出行的最终结束时间;
步骤5、取出两次连续检测时间差大于1小时的数据,对于即Δtk>3600s的Δtk, 进行步骤6;若Δtk全部小于1小时,则进行Step8;
步骤6、找出Δtk的tk及tk+1,则tk为出行的结束时刻,其对应的检测设备编号 所处的区域ID为出行的D点,tk+1为下一次出行的起始时刻,其对应的检测设 备编号所处的区域ID为出行的O点;
步骤7、将t1,tk,tk+1,……,tn进行两两配对,即一次出行起点为t1对应的 设备编号所处的区域ID,终点为tk对应的设备编号所处的区域ID,二次出行的 起点为tk+1对应的设备编号所处的区域ID,终点为tj对应的设备编号所处的区域 ID,最后一次出行的终点为tn对应的设备编号所处的区域ID;
步骤8、如果所有连续两次检测时间都小于或等于1小时,则出行起点为t1对 应的设备编号所处的区域ID,终点为tn对应的设备编号所处的区域ID;
步骤9、转步骤2重新进行另一组的处理,直到所有组都标记为visited;进 行步骤10;
步骤10、对于步骤7、步骤8和步骤9获得的出行起点与终点对应的区域 ID,将出行的O点的检测时间进行24小时段的分组,分别统计每小时内每个 OD对的个数即为OD对的车流量,而OD对的客流量则为车流量的1.5倍。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二中,具体地包括:
通过前述步骤一得到的OD矩阵而获取某一区域i的出行OD数据,并基于 下述公式来计算该区域i的停车需求Pi:
Pi=(1-a)*A*b/R
其中:a为即停即离的出行百分比;A为区域i的车辆出行吸引量,单位为 次/天,包括非出租客车、货车出行以及进出城货车、客车出行;b为高峰停车 修正系数;R为停车泊位周转率。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述步骤二中,所述修正系数的确定方式如下:
修正系数=机动车高峰小时停车量/一天内的平均小时停车量。
进一步的例子中,前述步骤1中的设定时间范围,是指一天,即24小时。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在前述步骤1中,所获取的电子警察数据包括车牌采 集数据,车牌采集数据包括数字路网中的路段编号、检测时间、车牌号码、车 辆类型、车牌颜色、车牌号码、车速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软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软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44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助卷器上助卷带安装更换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轧件的强制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