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蝇蛆养殖装置及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04448.1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5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敬;张志剑;赵诗琳;曹妙凤;江承亮;腾昌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韩介梅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料槽 养殖 传送带 加热器 回料槽 蝇蛆养殖装置 电动毛刷 蝇蛆养殖 电控器 洒水器 多层 翻垛 滚轮 电机驱动 技术实现 控制电机 养殖区域 斜槽式 堆体 联动 下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蝇蛆养殖装置及养殖方法,该装置包括若干层养殖传送带,养殖传送带由电机驱动,在每层养殖传送带的下方固定有下料槽,下料槽顶部电动毛刷,下料槽下方设有回料槽,下料槽下端与回料槽顶端间设有滚轮,在每层养殖传送带的上方均安装有加热器,加热器下方安装洒水器,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控器,电控器控制电机、加热器、洒水器及电动毛刷的开启与关闭。采用本发明的装置进行养殖时,每一层养殖区域对应不同蝇蛆养殖时期,层与层之间堆体交替与翻垛搅拌采用下料槽、滚轮及回料槽等设施联动的斜槽式技术实现,本发明极大地节省了蝇蛆养殖占地,层与层的自动翻垛增加了物料的利用率,可实现连续使用循环养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蝇蛆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蝇蛆养殖装置及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蠕虫生物反应器的典型技术之一,蝇蛆养殖技术在畜禽粪便、餐余垃圾、食品加工残渣等有机废弃物处理与循环再利用方面,其“高效高值-环境友好”的技术优势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由于技术难度低、建设成本低廉、养殖管理简单等特性,地面平铺式养殖技术是目前有机废弃物养殖蝇蛆最为常见的技术模式。但是,此类技术模式存在如下不足:1)将供蝇蛆生长与转化的有机废弃物铺设在养殖场单一的地表面,养殖场空间利用率低,因此开展规模化养殖时需要更大的土地面积;2)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蝇蛆生长与代谢显著下降、甚至死亡,而对地面加热升温则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增加低温季节养殖成本;3)若采用一次性投喂有机废弃物的养殖方式,如果没有配套多次人工或机械翻垛的操作则造成有机废弃物转化与利用率低下、产量低、恶臭二次污染严重、虫-渣分离困难等技术问题;而“多次-少量”的投喂方式则增加养殖成本;4)收获老熟蝇蛆时仍需要大量人工搬运,而简易的机械收获设备难于清运老熟蝇蛆,遗漏蝇蛆就地孵化成苍蝇而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当前,探索中的多层式养殖技术也存在诸多技术问题,如“一次投喂”养殖方式则难于开展有效的堆体翻垛、降低有机废弃物转化效能与产生严重的恶臭二次污染;“多次-少量”的投喂方式因受限于空间物理阻隔而难于实现机械化、显著增加人工成本等。
因此,若要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开展全季节、高效能、清洁生产的规模化蝇蛆养殖,“高效高值-环境友好”地解决有机废弃物蝇蛆生物转化与循环再利用,需要创新一种具备“立体空间高效利用、低温季节高效保温、全程机械化高效运行、二次污染高效防控”等技术优势的养殖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蝇蛆养殖过程中空间利用率低、低温季节不易养殖、机械化水平低及二次污染严重(如恶臭)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创新的多层蝇蛆养殖装置及养殖方法,本发明使蝇蛆养殖可以机械化规模生产,减少人力耗费,提高养殖效率,最终达到立体空间高效利用,低温季节高效保温,全程机械化高效运行,二次污染高效防控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多层蝇蛆养殖装置,包括若干层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养殖传送带,养殖传送带由电机驱动,在每层养殖传送带的两侧设有裙边型挡板,在每层养殖传送带的两端上下各设有一块可活动的隔板,四块隔板将整条养殖传送带划分为两个主体养殖床区和两个过渡区共四个区域;在每层养殖传送带的一端下方固定有倾斜的下料槽,相邻两层养殖传送带的下料槽交错设于装置两端,在下料槽顶部设有用于刷去传送带上残余物的电动毛刷,下料槽下方设有倾斜的回料槽,回料槽用于将堆体输送至下层养殖传送带上,下料槽下端与回料槽顶端间设有滚轮,最底层养殖传送带的下料槽构成装置的出料口,在每层养殖传送带的上方均安装有加热器,加热器下方安装洒水器,所述装置还包括电控器,电控器控制电机、加热器、洒水器及电动毛刷的开启与关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裙边型挡板可以采用PVC或橡胶制成,高度5-40cm;
所述的加热器可以采用红外灯、水暖管或电热管,采用可收放式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44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传光鱼漂及发光鱼漂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池塘用增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