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多轮荷载作用下沥青道面高温抗剪性能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05469.5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8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徐慧宁;谭忆秋;王海朋;邵显智;苏新;许景茗;符永康;孟定宇;张弛;邢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24 | 分类号: | G01N3/2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抗剪性能 荷载特征 荷载作用 沥青 多轮 评价系统 贯入 螺母 均匀设置 升降杆 飞机 通孔 沥青混合料试件 材料试验机 底座平台 上表面 应用 | ||
一种飞机多轮荷载作用下沥青道面高温抗剪性能评价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涉及飞机多轮荷载作用下沥青道面高温抗剪性能评价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目前评价精度低的问题。飞机多轮荷载作用下沥青道面高温抗剪性能评价系统由底座平台(1)、贯入轴(2)、螺母(3)、升降杆(4)和荷载特征调节圆盘(5)组成;升降杆(4)一端与荷载特征调节圆盘(5)相连,另一端与材料试验机相连;荷载特征调节圆盘(5)上周向均匀设置4个通孔,贯入轴(2)的一端分别通过荷载特征调节圆盘(5)上周向均匀设置的4个通孔,分别用螺母(3)进行固定,贯入轴(2)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沥青混合料试件的上表面。本发明应用于沥青道面评价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多轮荷载作用下沥青道面高温抗剪性能评价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机场沥青道面高温性能普遍采用公路工程领域的车辙试验进行评价,以公路设计标准轴载0.7MPa,和单轮荷载作用形式作为高温性能的评价指标和方法。然而,近年来,各大飞机制造厂商均致力于大型民用客机技术的研制,空客380、波音787等新一代大飞机(New Generation Large Aircraft,NGLA)不断问世,为了承受新一代大飞机的巨大重量,其起落架构型与以往的机型相比有较大差别,例如A380-800飞机,最大起飞重562吨,主起落架由两侧起落架和中起落架组成,其中侧起落架各6个轮子,中起落架各4个轮子,主起落架的轮子数目达20个,平均轮压达1.5MPa,由此可见,以公路工程荷载特点为基础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方法难以体现飞机多轮重载特点,进而造成机场沥青道面高温性能无法合理评价,阻碍了机场沥青道面材料设计的发展。
从结构形式及材料使用上,机场沥青道面与高等级公路类似,但机场沥青道面结构特点使机场沥青跑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较高等级公路更为严重的问题,如跑道端部及滑行等待、转弯位置的轮辙问题十分突出。机场道面轮辙的发生直接影响到机场的安全运营——大大增加了飞机轮胎、涡轮发动机和机身破坏的可能性,也增大了飞机滑跑时偏离轨道的概率。
剪切破坏是机场沥青道面加铺层在高温条件下出现的最主要破坏形式,因此,提出飞机多轮荷载作用下沥青道面高温抗剪性能评价方法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综上,目前机场沥青道面高温性能评价延用公路工程的相关评价方法,未考虑飞机多轮荷载作用下沥青道面高温抗剪破坏,导致评价精度低,所以需针对沥青道面主导高温破坏形式,提供一种飞机多轮荷载作用下沥青道面高温抗剪性能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目前机场沥青道面高温性能评价延用公路工程的相关评价方法,未考虑飞机多轮荷载作用下沥青道面高温抗剪破坏,导致评价精度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飞机多轮荷载作用下沥青道面高温抗剪性能评价系统及方法。
上述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飞机多轮荷载作用下沥青道面高温抗剪性能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飞机多轮荷载作用下沥青道面高温抗剪性能评价系统由底座平台、贯入轴、螺母、升降杆和荷载特征调节圆盘组成;
升降杆一端与荷载特征调节圆盘相连,另一端与材料试验机相连;贯入轴的一端分别通过荷载特征调节圆盘上的4个通孔,分别用螺母将通过4个通孔的贯入轴进行固定,贯入轴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沥青混合料试件的上表面,沥青混合料试件的下表面固定在底座平台上。
一种飞机多轮荷载作用下沥青道面高温抗剪性能评价方法具体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步骤一、将待测试的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干燥至恒重;
步骤二、将步骤一干燥至恒重后的沥青混合料试件放入达到试验温度的控温箱中恒温4-8小时,使沥青混合料试件内部温度达到试验温度;
其中,试验温度是预先设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54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态加载水压致裂岩石力学试验系统
- 下一篇:真三轴水压致裂岩石力学试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