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井井下油气混抽泵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05948.7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0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程颢;薛建强;王林平;郭占春;郑刚;魏立军;常振武;王曼;晏耿成;刘一山;张倩;杨会丰;覃川;冯建设;崔斌;梁海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7/00 | 分类号: | F04B47/00;F04B53/10;F04B5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何锐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井 井下 油气 混抽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油井井筒防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井井下油气混抽泵。
背景技术
目前油井气油比大,油井受气体影响严重,甚至发生气锁现象,影响抽油泵正常工作,带来了油井产量及举升效率低的问题,比如长庆油田油井三叠系为主力开发层位,但三叠系油井气油比大,气体影响严重,阻碍了油井产量的正常发挥,同时造成抽油泵泵效低,能耗大。更为有害的是,在这种油井中经常发生“液激”现象,加速了抽油杆、泵阀和泵罩的损坏。
目前解决气体影响常规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减小余隙容积法,这种方法不能完全满足高气油比油井生产需要;二是气锚分离法,这种方法不能有效将气体回收,造成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三是磁力强制开启防气泵,这种防气泵通过磁力滑块强制凡儿开启和关闭,防止气锁及漏失现象,但该技术存在磁力滑块容易消磁的问题,可靠性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面临的排气能力不足,“气锁”现象问题影响严重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井井下油气混抽泵,包括油杆接箍、拉杆、柱塞、泵筒,所述的油杆接箍和拉杆一体式设计,拉杆位于油杆接箍下方,拉杆的下端与柱塞上端连接,柱塞为空心结构,其上部沿径向开设有进液孔,柱塞内部下方安装有游动凡尔,游动凡尔座在柱塞内部,形成密封;
所述拉杆伸入泵筒内,拉杆外壁贴壁套装有限位阀和防气滑阀,所述防气滑阀处在限位阀内部,限位阀内部下方设置有阀座,防气滑阀座在阀座上,并与拉杆形成密封;
所述柱塞贴壁安装于泵筒内部,泵筒下端内部连接着固定阀,固定阀内部安装着固定凡尔,所述固定凡尔座在所述固定阀内部,形成密封;
所述拉杆外壁上开设有轴向的气液交换槽,该气液交换槽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限位阀的轴向长度。
所述的泵筒的内壁上设有环向的限位槽,所述的限位阀外壁下端设有卡牙,泵筒与限位阀通过限位槽与卡牙相扣固定,形成密封。
所述的限位阀与所述泵筒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圈。
所述的进液孔有多个,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柱塞上部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是防气滑阀的设置使得下冲程中,泵上部液体作用于滑阀上,泵筒内部的柱塞上部空间形成负压腔,气体及液体通过负压作用很容易进入泵筒内,增强了排气能力,减小了气体影响及气锁问题;二是开设的气液交换槽使得下冲程末端及上冲程开始阶段,一部分气体先进行气液交换排出,增强了排气能力,不仅有效将气体回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且具有工作稳定可靠的优点。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油井井下油气混抽泵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油杆接箍;2、拉杆;3、气液交换槽;4、限位阀;5、防气滑阀;6、密封圈;7、阀座;8、泵筒;9、进液孔;10、柱塞;11、游动凡尔;12、固定阀;13、固定凡尔;14、限位槽;15、卡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井井下油气混抽泵,如图1所示,包括油杆接箍1、拉杆2、柱塞10、泵筒8,所述的油杆接箍1和拉杆2一体式设计,拉杆2位于油杆接箍1下方,拉杆2的下端与柱塞10上端连接,柱塞10为空心结构,其上部沿径向开设有进液孔9,柱塞10内部下方安装有游动凡尔11,游动凡尔11座在柱塞10内部,形成密封。
拉杆2伸入泵筒8内,拉杆2外壁贴壁套装有限位阀4和防气滑阀5,所述防气滑阀5处在限位阀4内部,限位阀4内部下方设置有阀座7,防气滑阀5座在阀座7上,并与拉杆2形成密封。本实施例中所用的防气滑阀5为普通的滑阀,其具体的结构在此不做详细说明,主要能实现在防气滑阀5关闭后,泵筒8内部柱塞10以上环形空间形成真空负压腔。
柱塞10贴壁安装于泵筒8内部,泵筒8下端内部连接着固定阀12,固定阀12内部安装着固定凡尔13,所述固定凡尔13座在所述固定阀12内部,形成密封。
拉杆2外壁上开设有轴向的气液交换槽3,该气液交换槽3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限位阀4的轴向长度。
将本实施例中的这种混抽泵连接生产管柱下入油井设计位置,泵油杆接箍1与抽油杆连接,油杆接箍1下顶限位阀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59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