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拱顶储罐灭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06007.5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7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牟小冬;张卫华;郎需庆;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2C3/06 | 分类号: | A62C3/06;A62C5/02;A62C37/3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邵朋程 |
地址: | 10072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拱顶 灭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灭火方法,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拱顶储罐灭火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拱顶储罐发生火灾时由于无法有效的控火、灭火,通常会导致相邻储罐由于高温而 产生自燃,甚至串罐,后果不堪设想。现有的灭火方法通常为高喷车喷射泡沫或者固定管道 将泡沫传递至储罐顶部后沿罐壁自流入罐的方式。高喷车直接喷射的方式会造成油面进一步 的喷溅,从而加大火势,同时由于喷射落点较散,无法在第一时间起到有效的控火、灭火。 固定管道沿罐壁自流的方式通常无法克服火灾热流对泡沫的消减,以及无法得到较好的泡沫 分布,从而无法有效的控火及灭火。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拱顶储罐灭火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拱顶储罐灭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拱顶储罐上设置自动感应火灾发生的热传感器,热传感器与泡沫发生器连接,当火 灾发生时,热传感器感应到火灾信号,同时热传感器给泡沫发生器发送信号,使泡沫发生器 启动产生泡沫;
b泡沫发生器产生的泡沫经过泡沫注射管输送至泡沫分布管,泡沫分布管竖向布置在拱 顶储罐内部,在泡沫分布管上间隔设置有泡沫出口,所述泡沫出口直接在泡沫分布管的管壁 上开设,泡沫分布管内的泡沫通过泡沫出口缓和均匀的分布到油面上,实现灭火。
优选的,上述泡沫分布管设置多个,所述多个泡沫分布管沿拱顶储罐的周圈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泡沫出口呈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热传感器设置于拱顶储罐的顶部。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可以自动感应储罐火灾发生,生产泡沫并将泡沫有效的输送至燃烧液面,克服热 流对泡沫的影响,将泡沫均匀分布在液面上,提高灭火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现本发明拱顶储罐灭火方法的一种实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拱顶储罐的俯视图,主要示出泡沫分布管在拱顶储罐内的分布。
图中:1-拱顶储罐、2-泡沫分布管、3-泡沫发生器、4-泡沫出口、5-泡沫注射管、6-油 面、7-热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拱顶储罐灭火方法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克服火场热流影响,克服 泡沫无法匀分布于液面,并可全自动运行的灭火方法。
一种拱顶储罐灭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拱顶储罐上设置自动感应火灾发生的热传感器,热传感器与泡沫发生器连接,当火 灾发生时,热传感器感应到火灾信号,同时热传感器给泡沫发生器发送信号,使泡沫发生器 启动产生泡沫。
b泡沫发生器产生的泡沫经过泡沫注射管输送至泡沫分布管,泡沫分布管竖向布置在拱 顶储罐内部,在泡沫分布管上间隔设置有泡沫出口,所述泡沫出口直接在泡沫分布管的管壁 上开设,泡沫分布管内的泡沫通过泡沫出口缓和均匀的分布到油面上,实现灭火。
上述泡沫分布管设置多个,所述多个泡沫分布管沿拱顶储罐的周圈均匀分布。上述泡沫 出口呈倒置三角形。上述热传感器设置于拱顶储罐的顶部。
本发明当火灾发生时,通过储罐顶部的热传感器将信号传递给泡沫发生器产生泡沫,并 将泡沫有效的输送至燃烧液面,高效灭火。本发明通过在拱顶储罐中预置固定管道(泡沫分 布管)的方法使得泡沫缓和并均匀的分在油面上,从而使得泡沫有效的灭火。本发明中预置 固定管道的口径及分布形式,具体可根据拱顶储罐的容积及所贮存的物质燃烧热值计算后设 置。
以下将结合附图示出的装置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实现本发明拱顶储罐灭火方法的一种实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拱顶 储罐的俯视图,主要示出泡沫分布管在拱顶储罐内的分布。由图可知本发明主要是通过热传 感器7感应火灾信号,泡沫发生器3产生泡沫,最终通过拱顶储罐内置的泡沫分布管2将泡 沫缓和均匀的分布到液面上,从而有效的灭火。
通过图2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布置图可知该较佳实施案例根据拱顶储罐1的容积及贮存 液体的燃烧特性,设置了四根内置于拱顶储罐1的泡沫分布管2,以达到充分的泡沫分布灭 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60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定位的洒水灭火喷头
- 下一篇:一种穿戴式空气净化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