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道路行程时间可靠度监测分析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06148.7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9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郝媛;徐天东;马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道路 行程 时间 可靠 监测 分析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道路行程时间可靠度监测分析系统及方法,该系统由交通数据检测和监视子系统、通信子系统、行程时间可靠度监测子系统、交通管理信息汇集子系统和行程时间可靠度应用子系统构成;所述的交通数据检测和监视子系统通过第一通信子系统与行程时间可靠度监测子系统连接,所述的行程时间可靠度监测子系统通过所述的第二通信子系统与交通管理信息汇集子系统和行程时间可靠度应用子系统连接。本发明为道路网络的规划设计、交通管理方案的优化提供交通参数。本发明对于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出行可靠性,降低交通出行成本,提升我国城市交通的管理水平有重要现实意义,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快速道路行程时间可靠度监测分析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道路交通需求不断增加,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交通高峰期的持续时间不断延长和高峰期出现交通拥堵的路段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出行可靠度。在全球经济激烈竞争的时代,面对复杂、时变、随机的道路交通状况,出行者越来越关心行程时间可靠度,希望减少行程时间的波动,保证准点到达目的地的概率,选择一条可靠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应急网络或者物流配送网络中,要尽力保证车辆在限制时间内到达目的地。行程时间可靠度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一定的时段、一定的流量波动范围内,车辆能够到达目的地的概率,是衡量道路网络交通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出行者出发时间选择和路径选择的重要因素。目前已有的行程时间可靠度的定量化方法和措施主要侧重于行程时间的变异性和行程时间的分布。然而,路网中可能导致交通拥挤发生的影响因素是造成行程时间不可靠的风险,这些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交通供给变化和交通需求的随机性引起的不可靠等两类,这些因素的作用方式本质上是影响了道路交通拥挤发生的时机和拥挤的程度、范围、持续时间,非常适合用交通流breakdown现象进行解释和刻画。
近年来,随着交通流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精度不断提高,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为基于交通流breakdown的快速道路行程时间可靠度监测分析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必要的应用基础条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其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可以实现对快速道路行程时间可靠度的监测和影响因素分析,为快速路路网规划设计和交通管理者制定交通运行管理策略提供依据,对于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出行可靠度,提升我国城市交通的管理水平有重要现实意义,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快速道路行程时间可靠度监测分析系统及方法。
一种快速道路行程时间可靠度监测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交通数据检测和监视子系统、第一通信子系统、行程时间可靠度监测子系统、第二通信子系统、交通管理信息汇集子系统和行程时间可靠度应用子系统构成,所述的交通数据检测和监视子系统通过第一通信子系统与行程时间可靠度监测子系统连接,所述的行程时间可靠度监测子系统通过所述的第二通信子系统与交通管理信息汇集子系统和行程时间可靠度应用子系统连接。
所述的交通数据检测和监视子系统包括多种交通检测器、视频监视摄像机和视频通信控制和监视器,通过外场多种交通检测器和视频监视摄像机采集道路网络上的交通数据并传递给所述的行程时间可靠度监测子系统。
所述的交通管理信息汇集子系统包括可变情报板、匝道控制器、可变限速控制器和交通控制和监视器,以及天气信息发布系统,由交通控制和监视器记录交通控制管理信息内容和时间,同时调用天气信息发布系统的道路天气信息内容和时间,并传递给行程时间可靠度监测子系统。
所述的行程时间可靠度应用子系统包括行程时间可靠度分析查询系统,由面向管理者和出行者的系统分析查询终端输入分析查询指令,传递给行程时间可靠度监测子系统,并由行程时间可靠度监测子系统生成分析查询报告,输出显示在分析查询终端上。面向管理者有分析和查询功能,面向出行者有查询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61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