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综合处理和零排放处理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07249.6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9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波;盛宇星;李玉平;刘亚丽;魏学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催化氧化 生化处理单元 零排放 电渗析处理单元 难降解有机废水 有机污染物 废水 超滤单元 含盐废水 综合处理 去除 二氧化碳吸收 难降解有机物 碳酸盐沉淀 再利用系统 沉淀分离 联合应用 深度降解 双重效益 尾气处理 无机盐类 浓盐水 出水 回用 脱盐 过滤 尾气 浓缩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综合处理及零排放处理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先将废水经生化处理单元去除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后进入除硬单元,通过二氧化碳吸收生成碳酸盐沉淀,经沉淀分离降低硬度,然后出水进入臭氧催化氧化单元深度降解难降解有机物,得到含盐废水,再将该含盐废水通过超滤单元过滤后进入电渗析处理单元进一步浓缩脱盐,最终获得的淡水和浓盐水均可回用;通过将生化处理单元、除硬单元、臭氧催化氧化单元、超滤单元和电渗析处理单元相结合,多工艺联合应用,逐级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盐类,实现废水的零排放;臭氧催化氧化单元的尾气经尾气处理再利用系统回用于生化处理单元,达到了环保‑经济的双重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综合处理和零排放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化工、有机化工和使用有机化工原料的其他工业的发展,废水中可能存在的大分子有机物种类越来越多。据报道,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就有100多种,主要是多环芳香烃(PAH)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卤代烃及其他杂类有机化合物。
截止目前,炼油、制药、皮革、钢铁、铸造、橡胶、有色金属、造纸、化工、石化、纺织、农药、油漆油墨等行业都会有不同程度地排放含有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此类废水的特点为:污染物浓度高,而且其中所含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所占比例较高,毒性大,除有机物以外,还含有大量的无机盐类,此类废水的直接排放必然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
针对所述废水的特殊性,单独使用生物法或物化法等“常规”方法很难有效去除,从目前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很多工厂虽然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工艺技术的陈旧、有限,出水中常残留难降解有机物导致不能满足国家的排放标准,更不用说达到零排放。
因此,发明人针对此类废水的特殊性,潜心研究开发出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综合处理及零排放处理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综合利用多项环保行业先进技术,将多种工艺技术进行相互配合,逐步将有机物去除并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最终获得的淡水和浓盐水均可回收利用,具有良好的市场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综合处理及零排放处理方法及其系统;本发明通过多工艺联合使用,逐级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盐类,实现废水的零排放。另外,通过设置尾气处理再利用系统将尾气收集并转化,为生化处理单元提供气源,更加经济环保。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难降解有机废水综合处理及零排放处理方法,所述废水先经生化处理单元去除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后进入除硬单元,通过二氧化碳碳化生成碳酸盐沉淀,经分离去除钙、镁离子后出水进入臭氧催化氧化单元深度降解难降解有机物,得到含盐废水,再将该含盐废水通过超滤单元过滤后进入电渗析处理单元进一步浓缩脱盐,最终获得的淡水和浓盐水均可回用。
废水经除硬单元去除钙、镁离子后还可经多介质过滤单元进一步去除杂质后再进入臭氧催化氧化单元。
废水经生化处理单元处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除硬单元生成碳酸盐沉淀,去除钙、镁离子,降低废水硬度。
臭氧催化氧化单元通过臭氧发生器为反应提供臭氧,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单元优选为臭氧催化氧化塔。
所述臭氧发生器利用空气或者纯氧作为气源,从而产生高浓度臭氧输送至臭氧催化氧化单元。
所述臭氧催化氧化塔的尾气通过尾气处理再利用系统处理转化为生化处理单元的气源。
一种实现如上述权利要求所述处理方法的处理系统,它包括顺次连接的生化处理单元、除硬单元、臭氧催化氧化单元、超滤单元和电渗析处理单元。
还包括多介质过滤单元,经除硬单元沉淀、分离去除钙、镁离子降低硬度后的废水进一步经多介质过滤器去除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72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钢片横剪线的角度可调的剪切机构
- 下一篇:一种培育抗虫转基因玉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