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1007260.2 申请日: 2015-12-30
公开(公告)号: CN105497485A 公开(公告)日: 2016-04-20
发明(设计)人: 邓凤桂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聚智诚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8967 分类号: A61K36/8967;A61P37/02
代理公司: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0 代理人: 刘晔
地址: 528225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弥漫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皮肤粘膜、骨骼肌肉、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同时还可以累及肺、心脏、血液等多个器官和系统,表现出多种临床表现,血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学异常。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需谨慎,只有根治系统性红斑狼疮才可以避免并发症。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最为多见。红斑狼疮的血液系统损害以血管炎最为常见,患者常以四肢出现不明原因的大片瘢痕瘀点为主要临床表现,如果没有及时的发现并治疗而任其发展,就会导致指端、趾尖的四肢末端出现凹陷及溃疡坏死等严重后果。

目前西药无法有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虽然西药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但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停药后病情易复发,且具有较多副作用,因此,人们对有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存在极大的需求。

中国专利申请201310241251.4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制得:水牛角10-30份、紫草10-30份、鬼箭羽5-20份、寒水石10-30份、牡丹皮10-40份、红藤10-30份、地肤子10-20份、重楼5-10份、羊蹄跟10-40份和荜澄茄5-20份。该中药组合物可有效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临床症状,但对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并发症合并血管炎的效果不是很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能够减轻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并发症血管炎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组成:

鸡血藤10-20份、五加皮10-18份、赤芍10-22份、防风8-18份、忍冬藤8-16份、白芥子6-18份、白蒺藜6-16份、水蓼6-12份、荆芥8-12份、百合6-10份、莲子心8-12份和甘草4-8份。

优选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组成:鸡血藤10份、五加皮10份、赤芍10份、防风8份、忍冬藤8份、白芥子6份、白蒺藜6份、水蓼6份、荆芥8份、百合6份、莲子心8份和甘草4份。

优选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组成:鸡血藤20份、五加皮18份、赤芍22份、防风18份、忍冬藤16份、白芥子18份、白蒺藜16份、水蓼12份、荆芥12份、百合10份、莲子心12份和甘草8份。

优选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组成:鸡血藤15份、五加皮14份、赤芍16份、防风12份、忍冬藤12份、白芥子12份、白蒺藜10份、水蓼9份、荆芥10份、百合8份、莲子心10份、和甘草6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被制成散剂、片剂或胶囊剂。

相应地,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下述步骤:

S1:分别按比例取鸡血藤、防风、忍冬藤、白芥子、白蒺藜、荆芥和甘草,洗净,干燥后粉碎,合并粗粉,加入药材粗粉总重量8-10倍量体积分数为60-80%的乙醇,微波提取10-15分钟,微波功率为400-600W,提取温度为40-60℃,过滤并保留滤渣,滤液减压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浸膏,制得提取物A;

S2:分别按比例取五加皮、赤芍、水蓼、百合和莲子心,洗净,干燥后粉碎,合并粗粉,与S1中的滤渣合并,加入药材总重量8-10倍量的水,回流提取2-3次,每次3-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浸膏,制得提取物B;

S3:将提取物A和提取物B合并,混匀,喷雾干燥,将干燥后的粉末过100-200目筛,即得。

本发明所用组分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

鸡血藤:本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的干燥藤茎;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补血,活血,通络。

五加皮:本品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干燥根皮;味辛、苦,性温;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赤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味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防风: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肝、脾经;解表祛风,胜湿,止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聚智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聚智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72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