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内科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07261.7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6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邓凤桂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聚智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3/10;A61P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0 | 代理人: | 刘晔 |
地址: | 528225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内科 疾病 药物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尤其涉及治疗内科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和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在中医学文献中,既属消渴病,又归属于肾病范畴内的水肿,尿浊,胀满,关格等疾中,病机则以肾虚为主,初期精微外泄,久则气化不利,水湿内停,甚则浊毒内蕴,脏气虚衰,易生变证,总属本虚标实之病。长期持续的糖尿病,使肾小球肥大,导致肾小球纤维化、萎缩以及肾动脉硬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不断减少,发展成慢性肾衰。在没有形成慢性肾衰之前,西医和中医的治疗办法都是控制血糖,减轻肾小球负担。但是一旦形成慢性肾衰竭,西医和中医都没有很好的办法,最终只能透析和换肾,不仅风险高、费用支出大且患者极为痛苦。
目前西医治疗多从饮食控制、强化血糖控制、降压、调整脂代谢等方面着手,或是采用透析、肾移植等治疗手段,虽然有效,但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中医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效果明显,不需要长期服药,无依赖性,整体辩证,个体施治,提升胰岛细胞再生能力,使人体脏器调和,阴阳平衡,恢复良性循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中药治疗还有价格低,无副作用,不易复发等优点。
中国发明专利201210311984.6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由以下原料制得:黄芪、百合干、桃仁、水蛭、大黄、泽泻、金樱子、芡实、牛膝、杜仲。该药物组合物具有益气养阴,清热祛湿,活血通络的功效,但是该药物组合物在降血糖,补肾健脾方面效果不是十分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内科疾病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具有降血糖、保肾护肾和益气活血的功效,还具有疗效好,副作用低,服用方便等优点。此外,本发明还提供相应的制造工艺将该药物组合物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制成方便易用的制剂。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组成:麦冬10-20份、艾叶10-22份、熟地黄8-20份、红花8-16份、川芎6-18份、菟丝子6-18份、白芷4-16份、益母草4-14份、茯苓6-14份、当归6-12份和甘草4-8份。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组成:麦冬10份、艾叶10份、熟地黄8份、红花8份、川芎6份、菟丝子6份、白芷4份、益母草4份、茯苓6份、当归6份和甘草4份。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组成:麦冬20份、艾叶22份、熟地黄20份、红花16份、川芎18份、菟丝子18份、白芷16份、益母草14份、茯苓14份、当归12份和甘草8份。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制备原料组成:麦冬15份、艾叶16份、熟地黄14份、红花12份、川芎12份、菟丝子12份、白芷10份、益母草8份、茯苓10份、当归9份和甘草6份。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组合物被制成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丸剂。
相应地,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含下述步骤:
S1:称取麦冬、艾叶、熟地黄、红花、川芎、菟丝子、白芷、益母草、茯苓、当归和甘草,分别粉碎,备用;
S2:将所有药材加入初始药材8-10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2-24小时,煎煮2-3小时,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6-8倍重量的纯化水,煎煮2-3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55-60℃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缩液备用;
S3:将S2的滤渣加6-8倍重量的浓度为70-80%的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3-5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5-60℃相对密度为1.05-1.15的浓缩液备用;
S4:将S2和S3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5-60℃相对密度为1.15-1.25的中药浸膏,备用;
S5:将S4的中药浸膏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组合物技术制成临床需要的成品制剂。
本发明所用组分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效:
麦冬: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的干燥块根;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艾叶:本品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味苦,性温;归肝、脾、肾经;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聚智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聚智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72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促进脑卒中患者的患肢血液循环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治疗颈椎病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