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弯模具的轮廓尺寸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09084.6 | 申请日: | 201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79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蔡廷军;李建军;张瑞喜;曾威雄;宋硕;陈明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161002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轮廓 尺寸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弯模具的轮廓尺寸确定方法,该轮廓尺寸确定方法包括:根据待生产产品的第五段圆弧确定拉弯模具的第二段圆弧的半径值以及圆心角值;根据第二段圆弧的半径值以及圆心角值确定第一段圆弧的圆心位置信息和第三段圆弧的圆心位置信息;根据待生产产品上的第一测量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拉弯模具上的与第一测量点对应的第一过渡点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一过渡点的位置信息、第四段圆弧的弧长以及第一段圆弧的圆心位置信息确定第一段圆弧的半径值以及圆心角值。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模具轮廓尺寸设计不准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弯模具设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拉弯模具的轮廓尺寸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重载和快捷货车的压条、弯梁均为三段圆弧结构,其通过拉弯成形工艺制造而成。其中,拉弯成形是指坯料沿拉弯模具弯曲的同时加上切向拉力,使其贴模成形。
现有技术中在坯料进行拉弯成形工艺时,需要使用拉弯模具。因此,在进行拉弯前,需要先根据产品设计拉弯模具。现有技术中在设计拉弯模具时,主要是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分析拉弯成形过程的材料变形机理和流动规律,预测可能出现的成形缺陷,来优化和修正拉弯模具参数。其中,拉弯成形模拟是通过软件进行模拟计算,从而能够直观显示拉弯成形的材料变形过程,预测起皱等缺陷的产生。但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来设计模具,需要在软件中输入材料性能参数,而现有的材料性能参数与输入的材料性能参数之间存在误差,如此会导致模拟结果不准确,进而导致最终得到的拉弯模具的轮廓尺寸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弯模具的轮廓尺寸确定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模具轮廓尺寸设计不准确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拉弯模具的轮廓尺寸确定方法,拉弯模具用于待生产产品的加工,拉弯模具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段圆弧、第二段圆弧以及第三段圆弧,拉弯模具的第一段圆弧的结构与拉弯模具的第三段圆弧的结构相同,拉弯模具的第二段圆弧设置在拉弯模具的第一段圆弧与拉弯模具的第三段圆弧之间,待生产产品具有与第一段圆弧适配的第四段圆弧、与第二段圆弧适配的第五段圆弧以及与第三段圆弧适配的第六段圆弧,轮廓尺寸确定方法包括:根据待生产产品的第五段圆弧确定拉弯模具的第二段圆弧的半径值以及圆心角值;根据第二段圆弧的半径值以及圆心角值确定第一段圆弧的圆心位置信息和第三段圆弧的圆心位置信息;根据待生产产品上的第一测量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拉弯模具上的与第一测量点对应的第一过渡点的位置信息;根据第一过渡点的位置信息、第四段圆弧的弧长以及第一段圆弧的圆心位置信息确定第一段圆弧的半径值以及圆心角值。
进一步地,根据第五段圆弧确定拉弯模具的第二段圆弧的半径值以及圆心角值,包括:拉弯模具的第二段圆弧的半径值与第五段圆弧的半径值相同,拉弯模具的第二段圆弧的圆心角值与第五段圆弧的圆心角值相同。
进一步地,根据第二段圆弧的半径值以及圆心角值确定第一段圆弧的圆心位置信息和第三段圆弧的圆心位置信息,包括:拉弯模具的第一段圆弧的圆心与拉弯模具的第三段圆弧的圆心分别设置在拉弯模具的第二段圆弧两端点与拉弯模具的第二段圆弧圆心的连线上。
进一步地,根据待生产产品上的第一测量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拉弯模具上的与第一测量点对应的第一过渡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在待生产产品上设置第一测量点;根据第一测量点确定第一过渡点;根据第一测量点的位置信息确定拉弯模具上的与第一测量点对应的第一过渡点的位置信息;其中,第一测量点至第四段圆弧上与第五段圆弧连接的端点的弧长距离为预设弧长距离,根据预设弧长距离确定第一测量点,预设弧长距离在835mm至850mm之间。
进一步地,根据第一测量点确定第一过渡点,包括:第一测量点在待生产产品上的位置与第一过渡点在拉弯模具上的位置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90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