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旧超级电容器的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09221.6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8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关成善;宗继月;王勇;张敬捧;葛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世静 |
地址: | 277800 山东省枣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超级 电容器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级电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废旧超级电容器的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储能元器件的充放电速度、寿命、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当充放电速度快、充放电效率高、寿命长、环境友好的超级电容器出现时人们眼前一亮,从而使超级电容器成为了当前人们在绿色储能领域研究和发展的热点,其也广泛应用于数码、汽车、医疗、卫生、电力电子、通讯、能源、军用等领域。
随着超级电容器应用领域的扩大,其使用量也在逐年增加,所以超级电容器每年的报废量也将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如果对报废的超级电容不进行报废处理,不仅仅浪费大量的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对报废超级电容器的回收利用,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旧超级电容器的回收方法,实现超级电容器的回收再利用,并且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废旧超级电容器的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废旧超级电容器堆积在一起放电处理;
2)在密闭的防爆破碎机中将废旧超级电容器破碎成直径1~5mm的片状,在破碎的同时喷淋喷淋液,将废旧超级电容器中的季铵盐电解液溶解在喷淋液中;
3)通过搅拌分离将超级电容器外壳分离出来;
4)将步骤3)搅拌分离后的悬浊液离心甩干得到片料和电解液与喷淋液的的混合液;
5)将片料放入恒温焙烧炉中,焙烧使隔膜和粘结剂炭化;
6)采用离心分离的方法将活性炭和铝箔分别回收。
此方法中,步骤2)所述的在密闭的防爆破碎机中将废旧超级电容器破碎成直径3mm的片状
此方法中,所述超级电容器为圆柱双电层超级电容器。
此方法中,所述步骤2)的喷淋液为有机溶剂或者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液。
此方法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甲醇、丙酮、氯仿或异丙醇。
此方法中,所述步骤2)的喷淋液经过滤后循环利用。
此方法中,所述步骤2)的喷淋采用高压液体雾化喷淋技术对废旧超级电容器破碎过程进行喷淋。
此方法中,所述步骤5)焙烧的温度为300℃~800℃,压力为小于-80Kpa。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在于:由于本发明使用了这种回收方法,实现了废旧超级电容器的回收和综合利用,解决了废旧超级电容器安全回收的问题,并且具有方法简单有效、经济效益高,无污染等优点,该发明降低了废旧超级电容器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为超级电容器的低成本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废旧超级电容器的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废旧超级电容器堆积在一起放电处理;2)在密闭的防爆破碎机中将废旧超级电容器破碎成直径1~5mm的片状,在破碎的同时喷淋喷淋液,将废旧超级电容器中的季铵盐电解液溶解在喷淋液中;3)通过搅拌分离将超级电容器外壳分离出来;4)将步骤3)搅拌分离后的悬浊液离心甩干得到片料和电解液与喷淋液的的混合液;5)将片料放入恒温焙烧炉中,焙烧使隔膜和粘结剂炭化;6)采用离心分离的方法将活性炭和铝箔分别回收。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所述的在密闭的防爆破碎机中将废旧超级电容器破碎成直径3mm的片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超级电容器为圆柱双电层超级电容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的喷淋液为有机溶剂或者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液。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甲醇、丙酮、氯仿或异丙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的喷淋液经过滤后循环利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的喷淋采用高压液体雾化喷淋技术对废旧超级电容器破碎过程进行喷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5)焙烧的温度为300℃~800℃,压力为小于-80Kpa。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92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