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空区用六棱块道路路面铺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09682.3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3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叶雨山;王及逢;王江伟;杨利民;姚兵;景玉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087 | 分类号: | B28B1/087;B28B7/00;E01C5/06;E01C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空区 用六棱块 道路 路面 铺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面地砖铺设领域,特别是涉及采空区用六棱块道路路面铺设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地下开采历史悠久,以至于这些地区采空区分布较广。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老工业基底”、“中部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以及这些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许多公路、铁路都需要源于或穿越这些采空区,随机面临因采空区塌陷所导致的路基路面失稳与破坏问题。现有在采空区是采用柏油路铺设,但是采用柏油路容易因为采空区而变形开裂。
目前市面上的地砖都采用模具制作,模具大都是用板材现场铺砌而成,浇筑混凝土后直接拆除,这种制作方式需要现场制作模具,浪费时间和精力,且模具制作的精度不高,容易造成制作出来的地砖大小不同,影响地砖铺设,也有制作好的现成模具用来制作地砖,但模具只预留出上顶面,其余各面密封严密,浇筑混凝土后由于混凝土充满模具,造成模具内的负压,使得成型后的混凝土难以脱模,或是脱模后造成地砖形状发生变化,地砖制作失败,浪费了人力物力,且影响制作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采空区用六棱块道路路面铺设方法,有效的解决了现采空区用柏油路铺设容易变形开裂,现有的地砖用磨具难以脱模、效率低等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路面由多个六棱块按与水平线呈三十度角铺设构成;所述六棱块由六棱块制作平台制成,所述六棱块制作平台包括振动平台,振动平台上端设有横截面为六棱形的桶状制砖模具,制砖模具开口向上,制砖模具上盖有盛料盘,盛料盘下侧壁上设有与制砖模具的开口相对应的落料口,所述制砖模具呈下小上大,所述制砖模具底部设有透气孔,所述制砖模具底壁上设有覆盖透气孔的透气不透水膜。
本发明制砖方便,脱模块,效率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在采空区铺设六棱块,其六棱块之间形成蜂窝状缝隙,自适应性强,道路稳固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六棱砖铺设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六棱砖铺设的实施例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六棱块制作平台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六棱块制作平台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六棱块制作平台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制砖模具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制砖模具中拿掉透气不透水膜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中六棱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8给出,本发明所述路面由多个六棱块1按与水平线呈三十度角铺设构成;所述六棱块1由六棱块制作平台制成,所述六棱块制作平台包括振动平台2,振动平台2上端设有横截面为六棱形的桶状制砖模具3,制砖模具3开口向上,制砖模具3上盖有盛料盘4,盛料盘4下侧壁上设有与制砖模具3的开口相对应的落料口5,所述制砖模具3呈下小上大,所述制砖模具3底部设有透气孔6,所述制砖模具3底壁上设有覆盖透气孔6的透气不透水膜7。
所述振动平台由支架201、支架201上沿周分布的多个支撑弹簧202和支撑弹簧202上方连接的振动盘203构成。所述支架201上安装有振动电机。
所述振动盘203四周设有向上凸起的挡料板204。
所述盛料盘4的四周经螺栓紧固在振动平台2上。这样设置使得振动平台2振动的时候不至于将盛料盘4振起,从而避免使得盛料盘4偏移导致制砖失败。
所述振动平台上设有多个用来放置制砖模具3的凹槽。
所述盛料盘4包括底板401和底板401四周设置的向上凸起的围板402,所述落料口5设置在底板401上。
所述六棱块1上小下大,其面积较大的面作为底面铺设在下面,在其侧面之间形成的间隔使用灌沙处理。
所述六棱块1间隔铺设,所述六棱块1的间隔之间做灌沙处理。
所述路面自下向上依次包括碎石调平层8、水泥稳定碎石基层9、改性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10和预制混凝土六棱块1。
所述路面自下向上依次铺设有40cm厚级配碎石调平层、18cm厚4.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0.8cm厚改性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和20cm厚预制混凝土六棱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96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破损图画进行高保真修复及输出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终端的应答方法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