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颌角弧形截骨导向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09885.2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2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尹宏宇;丁榆德;李秉航;王璇;冯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7 | 分类号: | A61B17/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4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颌 弧形 导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现今,人们对于脸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很多人一直深受面下部宽大的困扰。 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就是通过弧形截除下颌角及部分升支与体部骨质,从而缩小 面下部宽度及达到使面下部轮廓柔美,侧面弧形流畅的一个术式。
而下颌角弧形截骨术目前一般通过口内入路进行手术操作,口内操作可避免 外部遗留瘢痕,但由于操作部位较深、视野狭小,截骨线平面与手术野平面基本 平行,还有下颌角的生理解剖形态变异较大,尤其是对于内收型的下颌角,下颌 骨升支后缘点以及下颌角最低点区的定位很难,这必然会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不 确定性。因此下颌角截骨整形时,弧形截骨线的确定也就成为了一个困扰相当多 医生的难题。对于有经验的医生,也只是凭自身的经验以及技术直接判断截骨位 置,不能确保对称性截骨及术后双侧的对称性。对于没有相当临床经验的医生则 更难以较好的把握弧形截骨线的位置。一旦截骨线定位不理想,术中可能会发生 下颌骨升支意外骨折、截骨线不流畅、双侧不对称等诸多问题。因此弧形截骨线 的确定对于下颌角截骨整形术来说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颌角弧形截骨导向器,该项器 械就是致力于常规下颌角弧形截骨手术中,截骨线不能准确定位的特点下,通过 导向器的应用,做到盲视下亦可准确的确定截骨线的位置,并且达到双侧对称的 效果,减少了手术的风险,缩短了手术的时间,提高了手术的疗效。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下颌角弧形截骨导向器,包括带钩类扇形定位器、带钩长杆和类扇形连 接体,所述的定位器与连接体滑动套接,所述的长杆与连接体连接,带钩长杆的 钩部为中空设计。
上述下颌角弧形截骨导向器还包括软组织拉钩,所述的软组织拉钩伸入带钩 长杆的中空部位。
所述带钩的类扇形定位器的上设有滑槽,该钩形设计,可以卡在下颌下缘, 与下颌角外侧弧度有一定程度的匹配,做到截骨的定位。通过定位器上的带钩, 卡于下颌升支后缘,确定弧形截骨线的最高点。
所述定位器滑槽上下两侧设有对称的小孔,优选3对对称小孔。
所述的类扇形连接件的扇面左端有凸起,凸起大小与滑槽相匹配,与定位器 滑动套接。定位器在上,连接件在下,所述凸起可以在滑槽内自由滑动。所述的 定位器与连接体之间刻有不同弧度的刻度。该弧度的选择做到在多种解剖形态的 下颌角上都能尽量满足弧形截骨线定位的需求,优化手术方式。定位好弧度后, 用钢丝或绳等物体通过定位器上下对称小孔,将凸起固定在滑槽内。所述的类扇 形连接体右端设有小孔,并与带钩长杆长杆端的小孔螺纹连接。
所述的带钩长杆,可以卡于下颌骨体部的下缘,确定弧形截骨线的最低点, 钩部为中空设计,该设计让软组织拉钩与下颌角弧形截骨导向器相结合,在拉开 软组织、扩大手术视野的同时,将下颌角弧形截骨导向器卡压于下颌骨上,避免 截骨时器械的滑脱。
所述的软组织拉钩“Z”型,包括手柄和手柄下端的拉钩,所述拉钩形状与 带钩长杆的中空形状相适宜,优选拉钩形状角度为100-150℃,更优选1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设计,下颌角弧形截骨导向器与下颌角外侧弧度有一定程度的匹配。再 通过术中对下颌骨外板的打磨,可使器械与下颌角在一定程度的贴合,为术中截 骨提供便利,而下颌体部下缘的钩形设计,不仅卡在下颌下缘,做到截骨的定位, 同时钩的中空设计,可以让软组织拉钩与下颌角弧形截骨导向器相结合,在拉开 软组织、扩大手术视野的同时,将下颌角弧形截骨导向器卡压于下颌骨上,避免 截骨时器械的滑脱。本发明的导向器设计简单,易于操作,且定位准确,通过导 向器的应用,做到盲视下亦可准确的确定截骨线的位置,并且达到双侧对称的效 果,减少了手术的风险,缩短了手术的时间,提高了手术的疗效。
附图说明
图1为下颌角弧形截骨导向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软组织拉钩的下颌角弧形截骨导向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带钩定位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带钩长杆结构示意图
图6、软组织拉钩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098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痔疮套扎器连续发射机构
- 下一篇:一种椎板咬骨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