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10734.9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2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吕爱平;张戈;吕诚;赵宁;王茂林;姜淼;张弛;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46 | 分类号: | A61K36/46;A61P19/00;A61K36/21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36100 | 代理人: | 杨志宇 |
地址: | 100700 北京市东城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组合物,属于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为主的全 身性疾病,以炎性腰痛、肌腱端炎、外周关节炎和关节外表现为特点。主要累及骶骼关节、脊 柱及四肢关节,表现为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韧带、椎间盘的钙化,椎间关节和四肢关节滑 膜的增生,最终发展为骨性强直。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特效的药物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分别从杜仲和 牛膝的提取物组成,疗效更优良、更稳定,而且无副作用。
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下列原料:杜仲、牛膝。
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下列质量份数的原料:杜仲提取物6- 10份,牛膝提取物9-13份,混合均匀。
所述杜仲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
(1)杜仲粉碎,过10目筛,加6-10倍重量的甲醇,超声提取20-30min,过滤,得滤液;
(2)把滤液减压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03-1.05的浸膏,把浸膏溶解于1.5-2.0倍体积的 蒸馏水,得水溶液;
(3)把水溶液用1.0-2.0倍体积的氯仿萃取,分离出水层和氯仿层;
(4)把水层上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上柱流速为1.5-2.5mL/min,用2-4BV体积的 60%乙醇洗脱,洗脱流速为1.5-2.5mL/min,收集洗脱液;
(5)把步骤(3)的氯仿层和步骤(4)的洗脱液混合,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8-1.10的 浸膏,即为杜仲提取物。
其中步骤(4)水层和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的体积比为1:0.8-1.2。
其中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的高度和直径比为5:1。
所述牛膝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
(1)把牛膝粉碎,过10目筛,加3-7倍重量的95%乙醇浸泡40-60min,过滤,得提取液;
(2)把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流浸膏;
(3)流浸膏加2-4倍体积的环己烷70-80℃加热回流40-60min,过滤,得提取液;
(4)将上步骤的提取液上D113型离子交换树脂柱,上柱流速为1.0-2.0mL/min,用2.5- 3.5BV体积的丙酮洗脱,洗脱流速为1.0-2.0mL/min,收集洗脱液;
(5)把洗脱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4-1.06的浸膏,即为牛膝提取物。
其中步骤(4)提取液和D113型离子交换树脂的体积比为1:0.5-1.5。
其中D113型离子交换树脂柱的高度和直径比为6:1。
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组合物,混合均匀后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 口服剂型。
所述口服剂型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糖浆剂。
本发明原料简单,与其他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组合物相比,降低了成本,同时 采用了特定的中药提取方法,提取出了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成分,提高了治疗效果,并且毒 副作用小。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下列质量份数的原料:杜仲提取物6份,牛 膝提取物9份,混合均匀。
所述杜仲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
(1)杜仲粉碎,过10目筛,加6倍重量的甲醇,超声提取20min,过滤,得滤液;
(2)把滤液减压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03的浸膏,把浸膏溶解于1.5倍体积的蒸馏水,得 水溶液;
(3)把水溶液用1.0倍体积的氯仿萃取,分离出水层和氯仿层;
(4)把水层上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上柱流速为1.5mL/min,用2BV体积的60%乙醇 洗脱,洗脱流速为1.5mL/min,收集洗脱液;
(5)把步骤(3)的氯仿层和步骤(4)的洗脱液混合,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8的浸膏, 即为杜仲提取物。
其中步骤(4)水层和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的体积比为1:0.8。
其中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的高度和直径比为5:1。
所述牛膝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07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炎通淋排石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治疗干咳痰少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