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位凹印微字元无版缝转移膜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11547.2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0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谢大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光群雷射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5/382 | 分类号: | B41M5/38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王雪镅 |
地址: | 523832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凹印微 字元 无版缝 转移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无版缝转移膜的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位凹印微字元无版缝转移膜的生产方法,包括:步骤一,通过印刷的排版尺寸需求,对全息镍版进行相应的尺寸规格光刻微字元,然后再翻制模压全息镍版;步骤二,采用双版辊模压的方式,对第一版辊采用两个加热油进出管道进行加热,并采用八个冷却油进出管道进行冷却;对第二版辊采用八个加热油进出管道进行加热,并采用两个冷却油进出管道进行冷却;另外,对第二版辊采用两个冷却油进出管道进行冷却的同时,向两个冷却油进出管道的冷却区进行定点加热。该生产方法所生产的定位凹印微字元无版缝转移膜具有无重影现象、微字元清淅完整的优点,进而能够能提升防伪功能、增加仿制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版缝转移膜的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位凹印微字元无版缝转移膜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镭射全息无版缝转移膜的现有生产方式为:采用双版辊模压的方式,第一版辊和第二版辊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即均是采用八个加热油进出管道对第一版辊和第二版辊进行加热,并均采用两个冷却油进出管道对第一版辊和第二版辊进行冷却。现有技术的这种镭射全息无版缝转移膜的生产方式,在采用上述的版辊结构生产的有光刻微字元的镭射全息无版缝转移膜存在光刻微字元不清淅、重影的问题,因此,无法满足防伪的功能需求,进而降低仿制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升防伪功能、增加仿制难度的定位凹印微字元无版缝转移膜的生产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定位凹印微字元无版缝转移膜的生产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印刷的排版尺寸需求,对全息镍版进行相应的尺寸规格光刻微字元,然后再翻制模压全息镍版;
步骤二,采用双版辊模压的方式,对第一版辊采用两个加热油进出管道进行加热,并采用八个冷却油进出管道进行冷却;对第二版辊采用八个加热油进出管道进行加热,并采用两个冷却油进出管道进行冷却;另外,对第二版辊采用两个冷却油进出管道进行冷却的同时,向两个冷却油进出管道的冷却区进行定点加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第一版辊的结构和所述第二版辊的结构相对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第一版辊的两个加热油进出管道和八个冷却油进出管道呈圆周排列分布。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第二版辊的八个加热油进出管道和两个冷却油进出管道呈圆周排列分布。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定点加热的相对位置可根据印刷排版的需求尺寸来调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一中,对全息镍版进行相应的尺寸规格光刻微字元,是采用定点光刻微字元的方式。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点光刻微字元的尺寸与所述第二版辊的定点加热的尺寸一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定位凹印微字元无版缝转移膜的生产方法,由于对第一版辊采用两个加热油进出管道进行加热,并采用八个冷却油进出管道进行冷却;对第二版辊采用八个加热油进出管道进行加热,并采用两个冷却油进出管道进行冷却;另外,对第二版辊采用两个冷却油进出管道进行冷却的同时,向两个冷却油进出管道的冷却区进行定点加热,从而使得该生产方法所生产的定位凹印微字元无版缝转移膜具有无重影现象、微字元清淅完整的优点,进而能够能提升防伪功能、增加仿制难度。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定位凹印微字元无版缝转移膜的生产方法,具有生产方法简单,并能够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光群雷射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光群雷射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15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专用于精装书籍书背的上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判断纸张类型的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