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极材料无舟皿石墨化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11663.4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0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言伟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弗拉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2/205 | 分类号: | C01B32/205 |
代理公司: | 株洲市奇美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5 | 代理人: | 肖美哲 |
地址: | 41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极 材料 舟皿 石墨 化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极材料无舟皿石墨化工艺,特别是一种不采用间歇炉石墨化工艺中普遍使用的物料容器,也不采用连续炉石墨化工艺中普遍使用的物料舟皿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无舟皿石墨化工艺;而是采用立式感应加热连续石墨化炉将负极粉原料直接置于炉膛中实施连续石墨化,本负极材料无舟皿连续石墨化工艺省掉了物料容器或物料舟皿,且温度、时间、物料流动速度可控、可调,具有品质稳定、工作可靠、高效率、低成本、绿色环保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极材料无舟皿石墨化工艺,特别是一种不采用间歇炉石墨化工艺中普遍使用的物料容器,也不采用连续炉石墨化工艺中普遍使用的物料舟皿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无舟皿石墨化工艺。
背景技术
经超高温石墨化热处理后的负极材料具有容量大、循环寿命长、性能稳定等显著优势,属于锂离子电池中的高端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石墨化工艺按石墨化炉分为采用物料容器的间歇炉石墨化工艺和采用物料舟皿的连续炉石墨化工艺两大类。由于物料容器或物料舟皿是一种随物料一起升温和降温的辅助工具,在石墨化工艺中消耗大量的电能,导致高温石墨化工艺成本显著偏高,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如间歇炉石墨化工艺用电量高达每吨负极材料16000kwh,连续炉石墨化工艺用电量高达每吨负极材料9000kwh。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负极材料无舟皿石墨化工艺,该工艺不使用物料容器或物料舟皿,生产一吨石墨化负极材料产品用电量只有4000-7000kwh,从而大幅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负极材料无舟皿石墨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材料无舟皿石墨化工艺是在负极粉原料石墨化过程中,不采用间歇炉石墨化工艺中普遍使用的物料容器,也不采用连续炉石墨化工艺中普遍使用的物料舟皿,而是采用立式感应加热连续石墨化炉将负极粉原料直接置于炉膛中实施连续石墨化处理,该负极材料无舟皿石墨化工艺由以下原料和步骤完成:
A、所述原料为负极粉原料,负极粉原料分为4大类,每类又分为数个小类:
①人造石墨负极粉原料,该类负极粉原料为100%人造石墨,粒度在1-60um之间,其含碳量在98.5%以上,人造石墨负极粉原料品种较多,按材质分为油系人造石墨和煤系人造石墨;按石墨晶体结构分为针状焦人造石墨、非针状焦人造石墨和针状焦与非针状焦混合型人造石墨,按原料生产的加热工艺分为原生焦和由石墨制品破碎后的石墨碎;
②人造石墨包覆改性负极粉原料,粒度在1-65um之间,其含碳量在97%以上,由上述人造石墨与少量沥青、树脂和高分子材料等改性物质均匀混合而成;
③天然石墨包覆改性负极粉原料,粒度在1-65um之间,其含碳量在95%以上,由天然鳞片石墨或天然微晶石墨与少量沥青、树脂和高分子材料等改性物质均匀混合而成;
④高挥发份和高灰份负极粉原料,是指人造石墨负极粉原料、人造石墨包覆改性负极粉原料和天然石墨包覆改性负极粉原料,上述三种负极粉原料中含碳量较低或改性材料结焦值较低的负极粉原料;
B、预热处理:当上述原料中的负极粉原料需要石墨化时,先采用预热进料装置在氮气保护环境下对该原料进行石墨化前预热处理,去除原料中的水份和挥发份,预热进料装置预热温度在100-300℃之间可控可调,能耗控制在每吨负极材料300kwh以内;
所述预热进料装置与立式感应加热连续石墨化炉串联连接,即对预热进料装置出来的物料,采用封闭管道直接送到立式感应加热连续石墨化炉中进行石墨化处理,避免在空气中回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弗拉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弗拉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16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锥销
- 下一篇:具有加劲网板的建筑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