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改性的SiC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14849.5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3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东;杨路路;周宇航;闫旭;黄小萧;温广武;侯思民;赵义;刘文会;刘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C1/28 | 分类号: | C09C1/28;C09C3/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改性 sic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改性的一维纳米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SiC纳米线的研究工作备受瞩目。SiC纳米线因具有极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物理化学稳定性,被视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同时,SiC纳米线又具有非常优异的光电性能,在航天航空、光电器件、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所以,学者们针对SiC纳米线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尤其是关于纳米线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然而,纳米线(管)在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时普遍存在难以分散、润湿性差、界面结合差等问题,往往无法有效发挥增强增韧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大幅下降。这也正是SiC纳米线在增强复合材料领域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另外,SiC纳米线在高温条件下使用,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降低碳化硅材料固有的耐高温特性。因此,若能将SiC表面改性,在SiC表面形成一层与SiC纳米线紧密结合的致密的SiO2保护层,那将会有效解决纳米线的表面界面和抗氧化问题,为SiC纳米线在复合材料、高温环境及作为功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保障。
所以,对SiC纳米进行表面改性,是解决其应用瓶颈问题的突破口和有效办法,也是促进SiC纳米线实际应用的关键科学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但是,有关SiC纳米的表面改性工作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碳化硅纳米线在使用过程中的表面活性低、界面结合差、难分散、易氧化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面改性的SiC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表面改性的SiC纳米线,其为核壳结构的一维纳米材料,芯部为SiC,外层为SiO2,SiO2紧密包覆在SiC外面形成致密的包覆层,其中SiO2包覆层为非晶态,界面处的结合为原子尺度的紧密结合,根据改性前SiC纳米线的直径尺度,外部的SiO2包覆层厚度可以控制为2nm~500nm。
一种上述表面改性的SiC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SiC纳米线放置到管式烧结炉或可以气氛保护的加热装置中,通入氧气和氮气混合气流,控制氧气流量为5~500ml/min、氮气流量为5~1000ml/min,然后启动加热,由室温加热至700~1400℃,控制加热速率为5~20℃/min,保温时间为30~120min,即可得到表面改性后的SiC纳米线。
本发明中的“表面改性的SiC纳米线”可以但并不限于如下应用:(1)易于分散、与基体材料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可以广泛用作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具有更好的增强增韧效果。(2)生物医用材料的支架、载体和联接材料。(3)光电纳米元器件,纳米场发射晶体管、激光器。(4)在高温、高频、高功率和辐照等恶劣或极端工作环境下使用。
根据SiC+2O2=SiO2+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SiC纳米线在设定温度下可以与O2发生反应,本发明通过控制温度和气氛条件,让O2分子将SiC纳米线表面的SiC分子“一层一层”(LayerbyLayer)氧化——生成致密的SiO2。因为SiO2是因纳米线上SiC分子中的C由O原子取代(替换)而产生,所以只要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氧气供给量即可在SiC纳米线外表形成一层致密的SiO2保护层(一维纳米SiCSiO2核壳结构材料),从而实现对SiC纳米线的表面改性。同时,只要简单的操作,控制温度、氧气供给量和反应时间,就能实现对SiO2外壳层的控制。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可以在SiC纳米线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SiO2防护层,改性后的SiC纳米线具有优良的表面均匀性、界面结合效果优异,在航空航天、增强复合材料、生物医用、半导体器件以及抗氧化防腐蚀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发明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节能环保、易控制、成本低、产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未经处理的原始SiC纳米线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2是SiC纳米线表面改性处理后典型的TEM(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48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