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涂料油墨用防闪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15933.9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9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董清龙;巴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隆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5/08 | 分类号: | C09D5/08;C09D11/03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李玉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涂料 油墨 用防闪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锈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涂料油墨用防闪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石化原料的消耗不断增加,大气排放物急剧增多,导致环境恶化,一般溶剂型涂料含有近50%的有机挥发物,这种涂料在我国大约年产100万吨,全球的生产总量约千万吨,有几百万吨有机挥发物,这些有机挥发物在涂料的使用过程中完全释放到大气中,许多挥发物是光活性物质,它们破坏臭氧层导致紫外线的辐射加强,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就出台了许多限制对环境有毒有害气体排放的环保法规,我国在本世纪初也制定了控制室内涂料污染的法规,如:GB18581-2009和GB18582-2008等。这些相关法规,强烈改变和影响了涂料工业的发展方向。因此,水性化成为涂料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水性涂料油墨因为具有低VOC甚至零VOC、环保性等优点被广泛的用于金属制品防锈,目前水性涂料油墨主要有水性聚氨酯、水性聚丙烯酸酯和水性环氧树脂等;而由于水性涂料油墨中水的存在,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闪锈现象,即涂料油墨中的水分与金属制品接触时出现锈点,因此需要在水性涂料油墨中添加闪锈抑制剂来避免闪锈的发生。在碳钢底材上,未加闪锈腐蚀抑制剂的水性涂料油墨在金属底材上施工时,容易出现锈点,通常需要添加防闪锈剂来解决。
现在国内还没有通用型的防闪锈剂的相关技术出现,国内该一领域的空缺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水性涂料油墨用防闪锈剂,材料不易出现锈点,防锈性能好。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水性涂料油墨用防闪锈剂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加工方便,生产成本低,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水性涂料油墨用防闪锈剂的应用,该防闪锈剂应用在水性涂料油墨中,用量少,施工后油墨不易出现锈点,防锈性能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性涂料油墨用防闪锈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咪唑啉化合物0.5-20%
烷基苯并三氮唑1-10%
亚硝酸盐0-15%
EDTA化合物1-8%
烷基胺0.1-5%
去离子水余量。
优选地,一种水性涂料油墨用防闪锈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咪唑啉化合物0.5-15%
烷基苯并三氮唑1-8%
亚硝酸盐0-15%
EDTA化合物1-5%
烷基胺0.1-3%。
进一步优选地,一种水性涂料油墨用防闪锈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咪唑啉化合物0.5-15%
烷基苯并三氮唑1-8%
亚硝酸盐0.5-15%
EDTA化合物1-5%
烷基胺0.1-3%
去离子水余量。
更进一步优选地,一种水性涂料油墨用防闪锈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咪唑啉化合物5-12%
烷基苯并三氮唑2-6%
亚硝酸盐3-10%
EDTA化合物1-3%
烷基胺0.5-2%
去离子水余量。
其中,所述咪唑啉化合物为咪唑啉及其衍生物,具体为烷基咪唑啉季铵盐、烷基咪唑啉胺类、烷基咪唑啉酰胺类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咪唑啉化合物为烷基咪唑啉季铵盐、烷基咪唑啉胺类、烷基咪唑啉酰胺类以质量比为1-2:1.5-3:0.8-1.2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烷基苯并三氮唑中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C0-C18中的一种。优选地,烷基的碳原子数为C1-C18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亚硝酸盐为亚硝酸的铵盐、钠盐、钾盐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EDTA化合物为EDTA、EDTA铵盐、EDTA钠盐、EDTA二钠盐、EDTA三钠盐、EDTA四钠盐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EDTA化合物为EDTA与EDTA钠盐以质量比为1-2:3-4的混合物。更优选地,所述EDTA化合物为EDTA钠盐、EDTA二钠盐、EDTA三钠盐、EDTA四钠盐以质量比为1-2:1-1.5:0.8-1:1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隆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隆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59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