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液伺服开口机构的液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16338.7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2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邱荣华;马训鸣;张敏;王锦;巨孔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1/16 | 分类号: | F15B11/16;F15B21/04;F15B1/02;D03C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伺服 开口 机构 液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织造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喷气织机电液伺服开口机构的液压装置。
背景技术
开口机构是控制喷气织机运动的关键构件之一,是喷气织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口机构的性能对织机生产效率、织物组织花色的复杂程度、织机主轴转速以及产品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喷气织机的开口机构主要有凸轮开口、连杆开口、提花开口、多臂开口及电子开口机构。目前,国产喷气织机的核心机构及控制系统仍处于仿制、开发阶段,缺少织机核心机构的知识产权。特别是织机开口机构主要依赖进口,但进口的电子开口机构不仅价格昂贵,到货不及时,且维修成本高,没有专业维修人员,生产和维修都受制于人。因此,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开口机构对提升我国纺织织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在织机工作过程中,经纱与纬纱相互交织形成织物。织造工程主要由五种基本运动相互配合完成,即开口、引纬、打纬、送经和卷取运动,完成织造过程的五种运动机构组成了织机主体。其中,开口机构是织机的核心机构,在织机运行过程中,机械开口机构动作频率较低、损坏率较高。为保证织机正常工作及提高织造效率,传统机械结构及控制方式很难达到要求。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液压伺服技术应用于开口机构,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控制的电子开口机构可很好地适应高速织造需要。电液伺服技术是工业自动化技术重要环节,随着控制理论的日趋完善,电液伺服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时代,在高精度、大功率和高速运行的系统设计过程中,可优先考虑采用液压伺服装置实现系统设计。因此,电液伺服技术的发展为电液伺服开口机构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液压装置及控制系统是电液伺服开口机构的核心环节,液压回路及装置的设计为电液伺服开口机构设计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液伺服开口机构的液压装置,应用电液伺服控制技术代替传统凸轮或连杆装置,可实现开口机构参数的全自动控制,控制精度高,参数调节方便,便于自动化控制。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液伺服开口机构的液压装置,包括液压油箱结构和开口机构两部分,液压油箱机构包括油缸支撑架和设置在油缸支撑架上的油缸支座组,油缸支座组分为油缸支座A和油缸支座B,油缸支座A上安装有伺服油缸A,油缸支座B上安装有伺服油缸B;伺服油缸A的活塞杆与油缸连接片A连接,伺服油缸B的活塞杆与油缸连接片B连接,油缸连接片均分别与一个开口连杆连接,开口连杆位于开口箱中;伺服油缸A和伺服油缸B与液压回路连接。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开口机构包括G型臂A、G型臂B、纺织支架连杆和综框,G型臂A与开口连杆连接,纺织支架连杆两端分别连接G型臂A和G型臂B,且G型臂A和G型臂B上方连接综框。
液压回路包括油箱和与伺服电机A和伺服电机B连接的进油管、出油管;油箱中设置有吸油过滤器、回油过滤器和油泵。
油泵与电动机连接,吸油过滤器与油泵通过进油管连接,吸油过滤器通过进油管分别与伺服油缸A和伺服油缸B连接,进油管上还设置有伺服阀,伺服油缸A和伺服油缸B还通过出油管与油箱连接,出油管也通过伺服阀。
进油管还与压力表连接。
进油管和出油管上还分别连接有一个高压球阀,高压球阀与蓄能器连接。
进油管和出油管之间连接有电磁溢流阀,油箱中还设置有温度变送器。
伺服电机A的活塞杆为方形,防止开口连杆在运动时转动,起定位作用;伺服电机B是圆柱活塞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液压伺服装置可实现织机开口机构的自动控制,采用计算机编程即可任意改变织物花色和图案,不需要更换开口机构的机械装置,实现了电子开口功能;压力油的循环使用大大降低了开口机构的运行成本,减小了企业的环境污染;装置造价低、安装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经济效益显著,并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与传统机械装置相比,液压装置的位置控制精度高,参数调节方便改善了机械装置的诸多不足,整套装置的价格大大低于进口产品,其性能价格比具有明显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液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液压系统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6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泵式超高压变量泄压阀
- 下一篇:风扇控制方法、装置及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