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应控制手柄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16993.2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3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程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建明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26;B66C13/56;G05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 控制 手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手柄,更准确地说,涉及一种感应控制的操作手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感应控制手柄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对于某些天轨式的搬运机构或者其它控制设备,通常都是通过手柄来进行控制,例如控制天轨式的搬运机构来搬运物料等。现有技术中的手柄均是通过传统的按钮开关进行控制。这种手柄易坏,使用寿命短。
模内注塑工艺是一种在注塑模具内放置薄膜来装饰塑胶外观表面的新技术。
目前模内注塑有两种制造方法。一种注塑工艺称为IMR(在模具内转印注塑),该注塑工艺是把印刷好的薄膜制作成循环滚筒卷状带,安装到注塑机和注塑模具内,像标签贴到前模面上全自动地循环带移动式的生产出来。
另一种注塑工艺称为IML(模内镶件注塑)。该注塑工艺是把薄膜印刷好并经过成型机成型,再经过剪切后放置到注塑模具内生产出来。模内镶件注塑一般可分为三层:最外层为薄膜基材,中间为油墨层,最里为注塑树脂层。其中油墨层包含的化学成分有:产品LOGO,效果色油墨,底油,固化剂,稀释剂,粘合溶剂等成分。
还有一种工艺是将五金、塑胶实体直接放置于模具内进行模内注塑来实现客户对产品的需求
这三种注塑工艺是目前模内注塑业内已有的注塑工艺,其发挥的作用也是各有所长。根据现有技术,本公司团队对此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一种新型工艺,即电路板的模内注塑,从宏观角度来看,可以实现电路板模内注塑的概念,这将会在整个注塑模具行业与电子行业实现一种新的生产工艺理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感应控制手柄。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感应控制手柄,包括塑胶壳体,在所述塑胶壳体的外侧表面设计有沿塑胶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以及沿壳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连通;还包括贴合在壳体外侧表面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贴合在第一凹槽内的电路板本体,还包括从电路板本体两侧延伸出来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贴合在所述第二凹槽内,且在所述每个延伸部的端头设置有触摸感应开关;还包括将电路板塑封在壳体外侧表面的弹性体。
优选的是,所述电路板本体具有插接端,其插接端从壳体与弹性体之间向外延伸并露出。
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位于第一凹槽端头的通孔;所述电路板本体的插接端穿入通孔内,并从壳体的内侧露出。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外侧表面为弧面。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为硬质塑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感应控制手柄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注塑形成壳体,且在壳体的外侧表面形成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以及沿壳体宽度方向延伸并与第一凹槽连通的多个第二凹槽;
步骤b)将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形状匹配的电路板粘贴在壳体外侧表面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
步骤c)通过模具对壳体的外侧表面进行注塑,形成将电路板塑封在壳体外侧表面的弹性体。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位于第一凹槽端头的通孔,在所述步骤b)中,还包括将电路板插接端穿入通孔并从壳体的内侧露出的步骤。
优选的是,所述模具包括前模及后模,壳体固定于由前模及后模所形成的模腔中进行注塑,所述步骤c)中在注塑之前,还包括对壳体上的通孔进行覆盖的步骤。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为ABS或PC材料。
优选的是,所述弹性体为TPU或TPE材料。
本发明的感应控制手柄,通过弹性体将电路板塑封在上壳体的外侧表面,通过按压弹性体,即可触发电路板的触摸感应开关;选择按压的位置,从而触发不同的触摸感应开关,从而使该手柄发出不同的控制信号。本发明的感应控制手柄,其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感应控制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模具注塑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效果易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建明,未经程建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69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金属中框加工方法
- 下一篇:PCB的背钻方法和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