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风室内空气净化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17092.5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2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潘蒙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阳智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7/08;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强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风 室内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风室内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伴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局部空气污染不断呈现并有加重的趋势。根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环境检测中心调查的数据,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已达11.1万人,平均每天大约死亡304人,相当于全国每天因车祸死亡的人数。因此,空气污染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已经十分严重。然而长期以来,普通公众对室内空气污染并没有明确概念,这也使得这种污染一直作为“隐形杀手”潜伏在各种建筑中。空气的污染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所以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已经十分必要和迫切。
室内空气除了被室外不断进入的脏空气(如“PM2.5”等)污染外,还被室内不断产生的化学物质、微生物(如霉菌、病菌、螨虫等)、辐射物质(如Rn222-“氡”)和各种“飞舞”的颗粒物质的污染。据联合国卫生组织统计,一般情况下,室内空气比室外要“脏”十几、几十甚至100倍!
目前要净化室内空气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在室内购装1-多台空气净化器以及购装一套新风系统;上述空气净化器仅能够在室内反复循环净化室内的空气,而室内脏空气的转化产物没有“出路”,这就会使室内脏空气越来越浓,人们呼吸的空气就会越来越脏!
脏空气中的PM2.5虽然可以被收集但不是无限的,化学物质可以被化解,但会转化为CO2等,微生物可以杀死但会留存在室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氡(目前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是可致癌、致畸、致白血病的“隐形杀手”,在室内沉聚几十年不会轻易流动,没有什么物质可以和它结合转化,只能靠室内外空气流动把它“带走”。
如果仅靠目前市面上的“新风系统”,它们净化室外空气的能力有限,置换、转化室内污染空气的能力有限,且置换后的室内脏空气直接排到大气中对周围邻居不够“友好”。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为室内环境提供新鲜空气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换风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净化器无法提供新鲜空气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风室内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室外空气入口、新风出口、空内空气入口和陈风出口;所述外壳内设有过滤器、新风风扇、排风风扇和动力源;
所述室外空气入口、过滤器、新风风扇和新风出口依次布置,形成室外空气净化通道,以将室外空气净化后送入室内;所述空内空气入口、排风风扇和陈风出口依次布置,形成室内空气排出通道,以将室内陈风排至室外;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新风风扇和所述排风风扇。
进一步,所述室外空气净化通道和所述室内空气排出通道之间设置有室内空气循环口;
所述室内空气循环口、所述过滤器和所述新风出口依次布置,形成室内空气内循环净化通道,以将室内空气净化后送入室内。
进一步,所述过滤器包括新风预过滤滤芯、内循环预过滤滤芯和高效滤芯组;
所述新风预过滤滤芯设置在所述室外空气净化通道内,所述内循环预过滤滤芯设置在所述室内空气内循环净化通道内,所述高效滤芯组靠近所述新风出口设置。
进一步,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内并靠近所述室外空气入口设置的第一控制阀。
进一步,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内并靠近所述室内空气循环口设置的第二控制阀。
进一步,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
所述控制器能够接收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开闭。
进一步,所述室内空气排出通道内部且靠近所述陈风出口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防止空气从所述陈风出口流入所述室内空气排出通道内。
进一步,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多个滤网门,多个所述滤网门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不同侧面上。
进一步,所述动力源为电机,所述电机同时驱动所述新风风扇和所述排风风扇。
进一步,还包括送风管和排风管,所述送风管与所述新风出口连接,所述排风管与所述室内空气入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阳智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红阳智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70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D微架构系统中的平行平面存储器及处理器耦合
- 下一篇:提高效率的流体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