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人体和动物腔内压力的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18030.6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6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麻利义;陈群;曾玉发;陈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迈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22 | 分类号: | A61B5/22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人体 动物 压力 导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人体和动物腔内压力的导管,包括开口、压力传感器模块、多股导线、连接管、单节内管、安装槽和外套管,多个单节内管与多个连接管交错连接构成导管本体,所述单节内管的两端设置接口,所述单节内管的表面开设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压力传感器模块,压力传感器模块为扩散硅压力芯片,压力传感器芯片采用全桥连接,每个压力传感器连接多根导线。本发明通过多个单节内管与多个连接管交错连接构成导管本体,保证了导管本体的柔软性,同时在单节内管的表面开设安装槽,将压力传感器模块密封放置在安装槽内,并用带开口的外套管固定压力传感器模块,防止脱落,本发明采用全桥压力芯片保证测量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管,具体是一种用于检测人体和动物腔内压力,如消化道压力的导管。
背景技术
肠功能性疾病约在消化科就诊病人约40%。目前国内外临床诊断这类疾病主要是通过测压的方式来检测,此类设备被称为胃肠动力检测仪。适合于用胃肠动力检测仪检查的人体部位有食管、胃窦十二指肠、Oddis括约肌、结肠、肛直肠。目前市场上这种仪器有两种测压方式,一种是水罐注式测压,它是主要是采用稳定压力源、传感器、电子放大器和多通道水罐注式测压导管组成,该设备的应用部分主要是多通道水管注式测压导管,它可以根据功能性疾病的类型不同,插入相应人体位置。当功能部位进行收缩时,将其插入在内的多通道水罐注测压导管出水孔堵住,液体作为压力传导介质,从而使得与它相连的压力传感器内压力变化。由于多通道水罐注式测压导管,需要一个稳定的压力源和液体作为压力传导介质,因此不适用对病人做长时间的动力检测。由于水罐注式测压导管采用高分子塑料多腔管,受管腔直径和导管外径的限制,因此不适用生产比24导联精度更高且适合胃肠动力测压的导管。另一种是固态电容式测压导管,它摆脱了水罐注式测压导管的缺陷,可以在允许的管径内增加更多甚至40多个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由于压力的产生是由于挤压铜片,改变铜片的体积从而达到电容的改变,根据电容和压力的转化公式,可以将局部变化的容值换算成压力值。由电容和压力的转化公式可知,压力的变化除了容积因素外,还受铜片的环境温度影响,不同环境温度对铜片影响的系数并不正比。此类测压导管在人体受人体体温和进入人体食物所影响,因此电容式测压导管误差率会更大。
目前,在人体消化道压力检测方面的技术有水灌注式的,电容式,电阻式的。比较成熟的技术是水灌注式的测压导管。水灌注式的测压导管虽然便宜,但是由于工艺上的限制和检测时受到过多的外界因素印象,所以无法做到精确的测量。而电容式的固态导管,在不考虑温度影响和长时间测试情况下,可以做到快速的对压力变化做出感应,可是线性度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人体和动物腔内压力的导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检测人体和动物腔内压力的导管,包括开口、压力传感器模块、连接管、单节内管、安装槽和外套管,多个单节内管与多个连接管交错连接构成导管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节内管的两端设置接口,相邻两个单节内管中间通过连接管连接,连接管的两端分别插接在单节内管端部的接口上,所述单节内管的表面开设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压力传感器模块,压力传感器模块采用全桥连接,每个压力传感器模块连接多根导线;所述单节内管的外部套有外套管,外套管的外表面设置开口,开口与压力传感器模块的位置相对应,导管本体的生产工艺为:
(1)将压力传感器模块用导线焊接;
(2)将焊接好的压力传感器模块置入内套管;
(3)将内套管与医用高分子软管连接;
(4)将与医用高分子软管连接好的内套管套入外套管;
(5)调整内套管压力传感器模块与外套管开口;
(6)压制外套管,使得与高分子软管和内套管固定连接;
(7)依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迈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迈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80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SVC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喷头电压反串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