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东南亚普通野生稻自交系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18196.8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3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潘英华;梁云涛;徐志健;黄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5/04 | 分类号: | C12N5/04;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宋静娜 |
地址: | 530007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东南亚 普通 野生 自交系 胚性愈伤 组织 诱导 培养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导培养基和诱导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东南亚普通野生稻自交系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和诱导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脱分化与分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基因型、外植体选择、培养基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互作,但是至今为止,并没有能够建立一种适应所有基因型的“万能培养基”(Bolibok,2006)。但是野生稻的基因组和栽培稻基因组相差较大,因此适用于栽培稻的培养体系不能对所有的野生稻产生同样的积极作用。如药用野生稻的离体培养就受到基因型的限制,较难获得药用野生稻的胚性愈伤组织(丁玉梅,2003);高杆野生稻叶诱导愈伤的效率较低(倪文津,2007);然而从普通野生稻的冷冻保存的愈伤中能够分化成成熟植株(Zeliang,201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东南亚普通野生稻自交系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和诱导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东南亚普通野生稻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所述诱导培养基包括以下浓度的组分:
所述诱导培养基的pH为5.4。
本发明诱导培养基是在N6D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激素对东南亚普通野生稻自交系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后得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东南亚普通野生稻自交系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所述方法是将脱壳的东南亚普通野生稻自交系种子接种于上述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的。
优选地,所述诱导培养温度为25~28℃。
优选地,所述诱导培养时间为12~18天。
优选地,所述诱导培养是在光照下进行的。
优选地,所述光照强度为30000lx,光照时间为16h/d。
优选地,在将脱壳的东南亚普通野生稻种子接种于所述诱导培养基之前,对所述东南亚普通野生稻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优选地,所述消除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东南亚普通野生稻自交系种子先用75%乙醇溶液浸泡2min,然后用20%NaClO溶液振荡消毒50min,再用无菌水冲洗6~7次,最后吹干所述东南亚普通野生稻自交系种子。所述75%乙醇溶液是指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水溶液,所述20%NaClO溶液是指质量浓度为20%的NaClO水溶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东南亚普通野生稻自交系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诱导培养能够提高出愈率,增加愈伤直径,提高愈伤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述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东南亚普通野生稻自交系产生胚性愈伤的形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东南亚普通野生稻自交系,现保存于国家种质南宁野生稻圃内,采取池栽方式进行异位种植管理。
1.2、东南亚普通野生稻自交系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如表1
表1诱导培养基组成
所述诱导培养基的pH为5.4。
对照培养基:将上述培养基中的NAA、IAA和KT去掉后的培养基。
1.3、试剂
IAA、NAA、2,4-D、6-BA、KT与各类组织培养所用化学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4、东南亚普通野生稻自交系胚性愈伤组的诱导培养方法
将新收获的东南亚普通野生稻自交系种子放入烘箱35℃烘干24h,将烘干的野生稻自交系种子脱壳,然后用75%乙醇浸泡2min,再用20%NaClO振荡消毒50min,无菌水冲洗6~7次,然后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于超净台中吹干30min并分别接种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表1)和对照培养基上,每皿放置20粒作为1个重复,每种培养基设置3个重复。于28℃条件下进行光照培养,光照强度为30000lx,光照时间为16h/d。接种15d后计算出愈率,出愈率=长出愈伤组织的种子数/接种种子数×100%。
2、结果
通过对比不同培养基上诱导的愈伤率,结果发现,本发明所述诱导培养基的出愈率为19.00%,比对照组培养基的出愈率高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81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