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化码置信传播译码器的流水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19077.4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4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川;杨俊梅;尤肖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3/15 | 分类号: | H03M13/15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何龙其 |
地址: | 2111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化 置信 传播 译码器 流水线 架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化码置信传播译码器的流水线系统,包括BP译码器和计算模块BCB,其中,BP译码器的BP译码算法通过一个包含(n+1)N个节点的n阶因子图迭代实现,N代表码长,每一个节点包含两种类型的似然概率,分别为第一似然概率和第二似然概率,以BP译码器的输入端为左端,输出端为右端,则第一似然概率用于左边到右边消息更新和传递,第二似然概率用于右边到左边的消息更新和传递。计算模块BCB包括相邻两阶相隔N/2比特位置的4个节点之间的消息更新和传递。本发明适用于极化码的高吞吐率、低复杂度BP译码器架构,在降低硬件实现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了处理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是应用于新型信道编码极化码的置信传播(BP)译码器的流水线架构。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发展速度一直呈上升状态,其发展规模在不断扩大,且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无线通信技术已成为当今通信领域内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点技术。移动通信目前已进入了第四代移动通信(4G)产业化的应用阶段,正朝着高速率,高容量,高频谱效率和低功耗的方向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数据和视频需求。据主要运营商和权威咨询机构预测:移动宽带业务流量将在未来10年增长1000倍。现有4G技术在传输速率和资源利用率等方面仍然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其无线覆盖和用户体验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在推动4G产业化工作的同时,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已经成为了国内外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对于每一代移动通信,物理层的空口技术就像皇冠上的明珠,是划时代的标致。随着对5G需求定义的逐步明确,5G候选的物理层空口技术也日渐清晰地浮出水面,包括多载波、多址方式、调制编码等模块算法,正作为5G研究的焦点被重新设计。对于二进制输入的离散无记忆信道(B-DMCs),理论上已经证明了极化码能够达到香农信道容量。作为第一个能够达到香农容量的信道编码,极化码是信息理论和无线通信领域的重大突破,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在5G移动通信的全新应用场景下,极化码将取代Turbo码和LDPC码,成为信道纠错编码的候选者。研究适用于5G移动通信系统的高效极化码构造及译码算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关于极化码的相关文献中,有大量针对理想误码性能,低复杂度和低延时的极化码译码器的相关研究。基于栅栏格的Viterbi和BCJR算法所实现的最大似然和最大后验概率译码器是性能最优的,但其复杂度过高。近年来,连续消除的列表极化码译码器因其接近最优的检测性能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这种译码器由于自身的串行性,将会带来较大的系统延时,从而限制了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因此,在保证期望的检测性能前提下,一种实用的低延时、低复杂度的极化码流水线译码器架构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极化码置信传播译码器的流水线系统,本发明的架构为一种前向和后向反馈BP译码器的流水线架构,适用于极化码的高吞吐率、低复杂度BP译码器架构。相比传统的全并行架构,在降低硬件实现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了处理速度。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极化码置信传播译码器的流水线系统,包括BP译码器和计算模块BCB,其中,BP译码器的BP译码算法通过包含(n+1)N个节点的n阶因子图迭代实现,N代表码长,N=2n,每一个节点包含两种类型的似然概率,分别为第一似然概率和第二似然概率,以BP译码器的输入端为左端,输出端为右端,则第一似然概率用于左边到右边消息更新和传递,第二似然概率用于右边到左边的消息更新和传递。
所述计算模块BCB用于相邻两阶相隔N/2比特位置的4个节点之间的消息更新和传递。
迭代开始时,第1阶因子图的消息根据各节点是否为信息比特而被初始化为零或者正无穷;第n+1阶因子图的消息初始化为信道输出的对数似然比LL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190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式信函文件封装机构
- 下一篇:基于螺旋压力机的模锻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