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体船附加侧体装置及三体船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20208.0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3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宗智;郑文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39/00 | 分类号: | B63B39/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杨威;李洪福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体船 附加 装置 | ||
1.一种三体船附加侧体装置,所述三体船包括主船体、分别位于主船体两 侧的第一侧船体和第二侧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体装置包括:
气囊;
竖直设置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下端与所述气囊相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左 右两侧面均设置有多个从上至下排列的锯齿;所述调节杆左侧面上分布的锯齿 与所述调节杆右侧面上分布的锯齿相对称;
分别设置在所述调节杆左右两侧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 第二齿轮规格相同,且第一齿轮的中心与第二齿轮的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第一齿轮的轮齿与所述调节杆左侧面上的锯齿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 轮齿与所述调节杆右侧面上的锯齿啮合连接;
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的第一齿轮驱动装置和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的第二齿轮驱 动装置;由第一齿轮驱动装置带动的第一齿轮与由第二齿轮驱动装置带动的第 二齿轮同时旋转,且第一齿轮的旋转方向与第二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当第一 齿轮和第二齿轮旋转时,所述调节杆由上至下移动或由下至上移动,进而带动 所述气囊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体船附加侧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体装置 还包括与主船体相连接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侧壁上突出设置有能够容置所述 调节杆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条形通道;所述第一齿轮 的轮齿经过所述容纳槽左侧壁上的条形通道与所述调节杆左侧面上的锯齿啮合 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轮齿经过所述容纳槽右侧壁上的条形通道与所述调节杆 右侧面上的锯齿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体船附加侧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 驱动装置位于第一齿轮后方,并固定在所述连接体侧壁上;所述第二齿轮驱动 装置位于第二齿轮后方,并固定在所述连接体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体船附加侧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为半 径为R、长度为b的圆柱体结构,其中,0.25m<R<2m,2m<b<LWL-lWL,其中,LWL为主船体设计水线的长度、lWL为第一侧船体或第二侧船体的设计水线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体船附加侧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长 度方向与主船体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所述气囊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体船附加侧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体装置 能够布设在第一侧船体的前方、第一侧船体的后方、第二侧船体的前方、或者 第二侧船体的后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体船附加侧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与 所述气囊上端中心处相连接;位于第一侧船体前方或后方的侧体装置所包括的 气囊的纵向中心线与主船体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X/2,X表示第一侧船 体的纵向中心线与主船体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位于第二侧船体前方或后 方的侧体装置所包括的气囊的纵向中心线与主船体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 于Y/2,Y表示第二侧船体的纵向中心线与主船体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体船附加侧体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第一侧船 体前方或后方的侧体装置所包括的气囊的纵向中心线与第一侧船体的纵向中心 线在同一直线上;位于第二侧船体前方或后方的侧体装置所包括的气囊的纵向 中心线与第二侧船体的纵向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体船附加侧体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三体船在水面上由航行状态变换为静止状态时,通过第一齿轮驱动 装置带动第一齿轮顺时针旋转,以及第二齿轮驱动装置带动第二齿轮逆时针旋 转,使得调节杆由上至下移动,进而调节杆带动所述气囊向下移动,在所述气 囊的至少一半高度置于水面以下时,停止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旋转;
当所述三体船在水面上由静止状态变换为航行状态时,通过第一齿轮驱动 装置带动第一齿轮逆时针旋转,以及第二齿轮驱动装置带动第二齿轮顺时针旋 转,使得调节杆由下至上移动,进而调节杆带动所述气囊向上移动,在所述气 囊底部离开水面时,停止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旋转。
10.一种三体船,所述三体船包括主船体、分别位于主船体两侧的第一侧 船体和第二侧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体船还包括两个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 所述的三体船附加侧体装置;两个所述侧体装置分别位于第一侧船体和第二侧 船体的前方、或者第一侧船体和第二侧船体的后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020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下机器人抛载模块
- 下一篇:自动步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