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链腰接型液晶高分子导热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20281.8 | 申请日: | 2015-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0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王猛;林保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9/38 | 分类号: | C09K19/38;C09K5/14;C08F220/30;C08F220/40;C08F222/14;C08F2/48;C08J5/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链腰接型 液晶 高分子 导热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高分子导热膜材料,特别涉及一类分子主链垂直于膜 表面的侧链腰接型液晶高分子聚合物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集成技术和封装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时散热能力已成为影响器 件使用寿命的重要制约因素,研制高导热性能的绝缘材料是电子信息产业的迫 切需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传统的高导热绝缘材料采用的是高分子复合材 料。由于高分子聚合物本身是热的不良导体,热导率数值大多在0.2-0.3 W·K-1·m-1,目前的高导热绝缘高分子材料主要采用向聚合物中填充导热组分 的方法来制备,材料的制备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而且机械性能普遍很差, 限制了其的广泛应用。现在普遍研究具有高热导率、无需填充导热组分的新型 聚合物材料来尝试替代传统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尤其以液晶弹性体为代表的液 晶高分子材料,大多采取面平行配向,使得面向热导率大幅提升,而针对垂直 取向液晶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工作非常少。
文献J.Polym.Sci.PartBPolym.Phys.1997,35,1621报道了一种 经超拉伸处理的聚乙烯薄膜和纤维,其特征在于在拉伸方向的热导率可以实现 大幅度的提高。沿纤维长轴方向的室温热导率,热导率可以达到30-40 W·K-1·m-1,是未取向聚乙烯材料的100倍,机械性能也大幅度提高,杨氏模量 达到200GPa。其缺点在于超拉伸技术的工艺复杂性在实际商业化生产中受到 严重限制。
文献Adv.Mater.1993,5,107报道了一种面平行取向的液晶高分子薄 膜,作者Geibel等采用机械摩擦聚酰亚胺表面的方法,研究了双丙烯酸酯封 端液晶小分子单体在旋涂并交联后,得到的面平行配向的液晶高分子薄膜的热 导率,研究表明热导率在面平行方向得到了一个明显的提升,达到5.2±0.9 W·K-1·m-1,然而在面垂直方法上仅为0.33±0.03W·K-1·m-1。
文献Polym.Commun.1991,32,285报道了一种聚氨酯类液晶聚合物, 其特征在于利用双螺杆挤出,注塑成型,实现面平行配向。研究表明利用此液 晶聚合物制得的膜在不同方向上的热导率差异化比较明显,沿面平行方向的热 导率约为1.85W·K-1·m-1,是面垂直方向的9倍。其缺点在于膜垂直方向的热 导率较低,不利于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的迅速扩散。
文献Macromolecules2013,46,747报道了一种近晶相结构聚酰亚胺 类液晶聚合物,它利用自支撑膜实现自发垂直取向,并通过热固化交联成膜。 缺点是此研究是直接对高粘度的液晶聚合物进行垂直配向,导致实际配向效果 并不理想,热导率提升不明显。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绝缘层材料填充大量导热组分的方 法,材料的制备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机械性能普遍很差,法向导热性能 较差等缺点,以及目前研究多集中于提升液晶聚合物膜面向热导率的不足,提 供一种具有较高热导率的,基于垂直取向的侧链腰接型液晶高分子导热膜材料, 同时提供了这种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侧链腰接型液晶高分子导热膜材料,由分子主链沿膜 法线方向有序排列而成,所述主链之间由交联剂连接,每个主链均侧挂有侧链 腰接型液晶分子,所述分子主链结构为以下任意一种:
其中,为主链,
为侧链腰接型液晶分子,m=0~10,n=2~10。
本发明的制备上述侧链腰接型液晶高分子导热膜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1)按照物质的量计,将7~9份侧链腰接型液晶单体、1~3份含有末端双 键的烯烃交联剂和0.01份光致自由基引发剂按比例溶于二氯甲烷中,室温下 搅拌20分钟以上,蒸发掉二氯甲烷后,真空干燥12~24小时,其中液晶单 体和烯烃交联剂的份数之和为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02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