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德尔菲法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适宜性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20305.X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4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苏锐;周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11007 | 代理人: | 包海燕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德尔菲法 废物 地质 处置 库场址 适宜 评价 方法 | ||
1.一种基于德尔菲法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适宜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确定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适宜性定量评价的指标;
步骤2.构建指标定量化的规则和标准;
步骤3.用德尔菲法确定指标的权重;
步骤4.计算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适宜性最终分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德尔菲法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适宜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指标包括:规划选址阶段指标、区域调查阶段指标、以及场址评价和确认阶段指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德尔菲法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适宜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PQV、QQV和SQV分别代表规划选址阶段指标适宜性标度、区域调查阶段指标适宜性标度、以及场址评价和确认阶段指标适宜性标度;
PQVi1j1表示规划选址阶段第i1个一级指标中第j1个二级指标的适宜性标度;QQVi2j2表示区域调查阶段第i2个一级指标中第j2个二级指标的适宜性标度;SQVi3j3表示场址评价和确认阶段第i3个一级指标中第j3个二级指标的适宜性标度;
步骤2.1.规划选址阶段各指标适宜性标度取值
设规划选址阶段第i个一级指标的适宜性标度为PQVi,其中i=1~5;
I、地质条件一级指标PQV1
(1)候选围岩厚度PRT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泥质岩和盐岩地质体连续分布厚度小于100m,其它岩类厚度小于500m,则适宜性标度PQV11=0;如果泥质岩和盐岩地质体连续分布厚度小于100m,其它岩类厚度小于500m,适宜性标度PQV11=10;
(2)候选围岩埋深PRD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候选围岩埋深满足地下500m~1000m深度范围,PQV12=10;否则,PQV12=0;
(3)候选围岩岩层倾角PFA
取值规则和方法:对于非层状类候选围岩岩体,PQV13=10;对于层状类地质体,当PFA<5°时,PQV13=10,当5°≤PFA<10°时,PQV13=5,其他情况PQV13=0;
II、未来自然变化条件一级指标PQV2
(1)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SL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PSL>0.2g,PQV21=0;如果0.15g<PSL≤0.2g,PQV21=1;如果0.1g<PSL≤0.15g,PQV21=4;如果0.05g<PSL≤0.1g,PQV21=7;如果PSL≤0.05g,PQV21=10;
(2)到区域大地构造二级单元边界的距离PGZ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预选区边界到区域大地构造二级单元边界的距离PGZ<25km,PQV22=0,即应该缩小预选区的范围;如果PGZ>100km,PQV22=10;如果25km≤PGZ≤100km,PQV22根据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法确定;
(3)到极端地质作用强烈影响区的距离PGA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PGA<25km,PQV23=0;如果PGA>100km,PQV23=10;如果25km≤PGA≤100km,PQV23根据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法确定;
(4)自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PND
取值规则和方法:自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为强烈、中等、弱和不发育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对应的适宜性标度PQV24依次为0、2、7、10;
III、地球化学条件一级指标PQV3
(1)预选区主要围岩类型PTR
取值规则和方法:当PTR为结晶岩、泥质岩、凝灰岩和盐岩这四类岩石时,PQV31=10;否则,PQV31=0;
IV、环境保护条件一级指标PQV4
(1)到三江源头保护区的距离PSS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PSS=0,则PQV41=0;如果PSS>80km,则PQV41=10;如果0<PSS≤80km,按照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原则取值;
(2)省级以上环境敏感区的数量PEP
取值规则和方法:统计以预选区中心为圆点80km半径范围内法律法规规定的省级及国家级环境敏感区的数量,如果PEP<20个,则PQV42=10;如果PEP>500个,则PQV42=1;如果20个≤PEP≤500个,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3)重要水体的数量PWP
取值规则和方法:统计以预选区中心为圆点80km半径范围内在下游方向法律法规规定的省级及国家级重要水体的数量,如果PWP<10个,则PQV43=10;如果PWP>100个,则PQV43=1;如果10个≤PWP≤100个,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4)预选区绝对海拔高度PHE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预选区最高处的海拔高度超过3500m,PQV44=0;否则,PQV44=10;
V、社会经济和人文条件一级指标PQV5
(1)区域绝对人口密度PAP
取值规则和方法:区域绝对人口密度指预选区内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总和与预选区的面积比值,如果PAP≥400人/km2,PQV51=0;如果200人/km2≤PAP<400人/km2,PQV51=1;如果100人/km2≤PAP<200人/km2,PQV51=3;如果20人/km2≤PAP<100人/km2,PQV51=6;如果PAP<20人/km2,PQV51=10;
(2)重要城镇数量PTW
取值规则和方法:重要城镇数量指预选区内包含的中等及以上规模城镇的数量,如果PTW≤5个,PQV52=10;如果5个<PTW≤50个,PQV52=7;如果50个<PTW≤100个,PQV52=3;如果PTW>100个,PQV52=1;
(3)区域人均生产总值PDP
取值规则和方法:在此阶段区域人均生产总值用预选区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人均生产总值表征,如果预选区跨多个省级行政区,则按照面积平均后累加;假设全国人均生产总值用PDPn表示,全国省级行政区人均生产总值排在前10名的人均生产总值的平均值用PDP10表示,如果PDP≤PDPn,PQV53=10;如果PDP≥PDP10,PQV53=1;其他情况下,PQV53=5;
步骤2.2.区域调查阶段各指标适宜性标度取值
设区域调查阶段第i个一级指标的适宜性标度用QQVi表示,其中i=1~5;
1、地质条件一级指标QQV1
(1)候选围岩面积QGA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QGA<50km2,QQV11=1;如果QGA>300km2,则QQV11=10;如果50km2≤QGA≤300km2,QQV11按照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原则取值;(2)候选围岩厚度QRT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QRT<100m,QQV12=0;如果QRT>500m,QQV12=10;如果100m≤QRT≤500m,QQV12按照等分原则和线性原则取值;(3)候选围岩埋深QRD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候选围岩埋深满足地下500m~1000m深度范围,QQV13=10;否则,QQV13=0;
(4)断裂构造分布面密度QSD
取值规则和方法:断裂构造指切割并穿越预选地段的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分布面密度指在均匀或较均匀分布条件下单位面积内断裂构造数量;如果QSD<1条/km2,QQV14=10;如果QSD>10条/km2,QQV14=1;如果1条/km2≤QSD≤100条/km2,QQV14按照等分原则和线性原则取值;II、水文地质条件一级指标QQV2
(1)地下水位埋深QWB
取值规则和方法:假设拟建处置库的埋藏深度为MZ,如果QWB≤MZ,QQV21=5;否则,QQV21=10;
(2)地下水水力梯度QHI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QHI<1‰,QQV22=10;如果QHI>100‰,QQV22=0;如果1‰≤QHI≤100‰,QQV22按照等分原则和线性原则取值;(3)岩体地渗透系数占比QK
取值规则和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用岩体低渗透系数≤1×10-8m/s所占比例大小确定QQV23取值;当某地段内岩体的低渗透系数≤1×10-8m/s的占比P{QK│QK≤1×10-8m/s}=1时,QQV23=10;当0.01<P{QK│QK≤1×10-8m/s}<1时,QQV23=10×P;当P{QK│QK≤1×10-8m/s}≤0.01时,QQV23=0.1;
(4)到区域排泄区的距离QPD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QPD<50km,QQV24=1;如果QPD>200km,QQV24=10;如果50km≤QPD≤200km,QQV24按等分原则和线性原则取值;(5)断裂构造的导水性QTF
取值规则和方法:重要断裂构造指切割并穿越岩体的断裂构造;在此阶段,根据断裂构造的性质和充填物特征定性判别,分为导水能力差、中、强三种情况,其对应的适宜性标度QQV25取值依次为10、1、0.1;
III、地球化学条件一级指标QQV3
(1)地下水TDS,即QTW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QTW>100g/l,QQV31=1;如果QTW<1g/l,QQV31=10;如果1g/l≤QTW≤100g/l,QQV31根据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法确定;
(2)地下水Eh值,即QEH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QEH=0,QQV32=6;如果QEH<0,QQV32=10;如果QEH>0,QQV32=1;
(3)地下水年龄QAW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QAW≤30年,QQV33=0;如果30年<QAW≤1000年,QQV33=3;如果1000年<QAW≤10000年,QQV33=6;如果QAW>10000年,QQV33=10;
(4)地下水中硫酸根浓度QSC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QSC<500mg/L,QQV34=10;如果QSC>5000mg/L,QQV34=1;如果500mg/L≤QSC≤5000mg/L,QQV34按照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法确定;(5)地下水中氯离子浓度QCC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QCC<1000mg/l,QQV35=10;如果QCC>5000mg/l,QQV35=1;如果1000mg/l≤QCC≤5000mg/l,QQV35按照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法确定;IV、环境保护条件一级指标QQV4
(1)省级以上环境敏感区的数量QEP
取值规则和方法:统计以地段中心为圆点25km半径范围内法律法规规定的省级及国家级环境敏感区的数量;如果QEP<5个,QQV41=10;如果QEP>50个,QQV41=1;5个≤QEP≤50个,QQV41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2)重要水体的数量QWP
取值规则和方法:统计以预选地段中心为圆点25km半径范围内法律法规规定的省级及国家级重要水体的数量;如果QWP<5个,QQV42=10;如果QWP>20个,QQV42=1;如果5个≤QWP≤20个,QQV42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V、社会经济和人文条件一级指标QQV5
(1)区域绝对人口密度QAP
取值规则和方法:区域绝对人口密度QAP指以地段中心为圆心半径15km范围内的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总和与面积之比,QAP越大越不适宜选址;如果QAP<5人/km2,QQV51=10;如果QAP>200人/km2,QQV51=0;如果5人/km2≤QAP≤200人/km2,QQV51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2)重要城镇数量QTW
取值规则和方法:重要城镇数量QTW指以地段中心为圆心半径15km范围内的中等及以上规模城镇的数量;如果QTW>50,QQV52=1;如果10<QTW≤50,QQV52=3;如果3<QTW≤10,则QQV52=6;如果QTW≤3,QQV52=10;
(3)人均生产总值QDP
取值规则和方法:此阶段人均生产总值QDP指预选地段所在地级行政区的人均生产总值,如果预选地段跨多个地级行政区,则按照面积平均后累加;假设全国地级行政区的人均生产总值的平均值为QDPx,全国地级行政区中人均生产总值排在倒数第50名的人均生产总值用QDP-50表示;如果QDP>2QDPx,QQV53=1;如果QDPx<QDP≤2QDPx,QQV53=3;如果QDP-50<QDP≤QDPx,QQV53=6;如果QDP≤QDP-50,QQV53=10;
步骤2.3.场址评价和确认阶段各指标适宜性标度取值
设场址评价和确认阶段第i个一级指标的分值用SQVi表示,其中i=1~10;
1、地质条件一级指标SQV1
(1)候选围岩面积SGA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候选围岩面积SGA<10km2,SQV11=1;如果10km2≤SGA<20km2,SQV11=3;如果20km2≤SGA<50km2,SQV11=6;如果SGA≥50km2,SQV11=10;
(2)候选围岩厚度SRT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候选围岩厚度SRT<100m,SQV12=0;如果100m≤SRT<200m,SQV12=3;如果200m≤SRT<400m,SQV12=6;如果SRT≥400m,SQV12=10;
(3)岩石导热系数SCT
取值规则和方法:候选场址中SCT最大者的SQV13=10,候选场址中SCT最小者的SQV13=1,其他候选场址的SQV13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
(4)断裂构造分布面密度SSD
取值规则和方法:此阶段仅统计切割并穿越候选场址的断裂构造,如果断裂构造分布面密度SSD>5/km2,SQV14=1;如果5/km2≥SSD>1/km2,SQV14=3;如果1/km2≥SSD>0.2/km2,SQV14=6;如果SSD≤0.2/km2,SQV14=10;
(5)到重要断裂构造的加权距离SFD
取值规则和方法:所谓重要断裂构造指切割并穿越了预选地段的断裂构造,在此阶段统计范围为候选场址周围25km范围;假设第i个候选场址周围25km范围内有重要断裂构造m个,其距离用DSj表示;按照距离场址由近及远给定每条重要断裂构造的权重,用kj表示,距离DSj与权重kj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设距离kj内重要断裂构造数量用Yk表示,其中k为距离区间数量,则该第i个候选场址到重要断裂构造的加权距离指标SFDi表示如下:
对于所有候选场址,SFD最大者的SQV15=10,SFD最小者的SQV15=1,其他场址的SQV15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法确定;
II、未来自然变化条件一级指标SQV2
(1)强烈地质作用发生概率SPG
取值规则和方法:假设第j个候选场址的某一地质作用发生的概率为Pi,i=1,2,3,…,K,则选择这些地质作用发生概率最大者代表该候选场址出现强烈地质作用的概率,即SPGj=Max(Pi,i=1,2,3,…,K);要求SPGj小于万分之一,当满足小于万分之一时,第j个候选场址的SQV21的值取10;其他场址的SQV21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法确定;
(2)极端气象气候灾害发生概率SPT
取值规则和方法:假设第j个候选场址的某一极端气象气候灾害发生的概率为Pi,i=1,2,3,…,K,则选择这些气象气候灾害发生概率最大者代表该候选场址出现极端气象气候灾害的概率,即SPTj=Max(Pi,i=1,2,3,…,K);要求SPTj发生的概率小于一百五十分之一,当SPTj发生的概率小于一百五十分之一时,第j个候选场址的SQV22取值为10,当SPTj发生的概率为百分之一百时,SQV22取值为0,其他场址的SQV22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法确定;
(3)场址到活动断层的距离SMP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SMP≤5km,SQV23=0;如果5km<SMP≤10km,SQV23=1;如果10km<SMP≤50km,SQV23=3;如果50km<SMP≤100km,SQV23=6;如果SMP>100km,SQV23=10;
(4)场地SL-2级水平峰值加速度SSL
取值规则和方法:候选场址中SSL最大者的SQV24=1,候选场址中SSL最小者的SQV24=10,其他候选场址的SQV24值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法确定;
(5)场址近区域外围附近无高震级发震断层带指向场址SZX
取值规则和方法:设候选场址边界外围25km范围内为场址近区域,如果候选场址的场址近区域外围附近具有发生不小于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带并指向该候选场址,则从SZX角度考虑该候选场址不适宜作为场址;否则,从SZX角度考虑该候选场址适宜作为场址;场址近区域外围附近无高震级发震断层带指向场址,则SQV25取值为10,场址近区域外围附近有高震级发震断层带指向场址,则取值为0,其他候选场址的SQV25值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法确定;
(6)场址近区域内无发震断层指向场址SZJ
取值规则和方法:设候选场址边界外围25km范围内为场址近区域,如果候选场址的场址近区域内有发震断层并指向候选场址,则从SZJ角度考虑该候选场址不适宜作为场址;否则,从SZJ角度考虑该候选场址适宜作为场址;场址近区域内无发震断层指向场址,SQV26取值为10,场址近区域内有发震断层指向场址,SQV26取值为0,其他候选场址的SQV26值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法确定;
III、水文地质条件一级指标SQV3
(1)地下水水力梯度SHI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SHI<1‰,SQV31=10;如果SHI>100‰,SQV31=0;如果1‰≤SHI≤100‰,SQV31按照等分原则和线性原则取值;(2)岩体地渗透系数占比SK
取值规则和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用岩体渗透系数≤1×10-9m/s的所占比例大小确定SQV32取值;当某场址内岩体的渗透系数SK≤1×10-9m/s的占比P{SK│SK≤1×10-9m/s}=1时,SQV32=10;当占比满足0.01<P{SK│SK≤1×10-9m/s}<1时,SQV32=10×P;当占比满足P{SK│SK≤1×10-9m/s}≤0.01时,SQV32=0.1;
(3)到区域排泄区的距离SPD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SPD<50km,SQV33=1;如果SPD>200km,SQV33=110;如果50km≤SPD≤200km,SQV33按照等分原则和线性原则取值;
(4)断裂构造的导水系数STF
取值规则和方法:在此阶段,重点考虑切割并穿越候选场址的断裂构造的导水性,获得定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用断裂构造的导水系数≤1×10-5m2/s的概率大小确定某候选场址的适宜性标度SQV34取值;当某候选场址内STF≤1×10-5m2/s的概率P{STF│STF≤1×10-5m2/s}=1时,SQV34=10;当概率0.01<P{STF│STF≤1×10-5m2/s}<1时,SQV34=10×P;当概率P{STF│STF≤1×10-5m2/s}≤0.01时,SQV34=0.1;
(5)处置库与重要水体的水力联系指标SHR
取值规则和方法:考虑候选场址下游80km范围内的重要水体,如果处置库候选场址所在地下水系统与下游水体有水力联系,则场址不适宜,SQV35取值为0;否则,场址适宜SQV35取值为10,其他候选场址的SQV35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
IV、地球化学条件一级指标SQV4
(1)特征放射性核素在岩石矿物中的吸附系数SKD
取值规则和方法:候选场址中SKD值最小者的SQV41=1,候选场址中SKD最大者的SQV41=10,其他候选场址的SQV41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
(2)特征放射性核素在裂隙充填物中的吸附系数SKF
取值规则和方法:候选场址中SKF值最小者的SQV42=1,候选场址中SKF最大者的SQV42=10,其他候选场址的SQV42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
(3)地下水TDS,即STW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STW>100g/l,SQV43=1;如果STW<1g/l,SQV43=10;如果1g/l≤STW≤100g/l,SQV43根据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法确定;(4)地下水年龄SAW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30年<SAW≤1000年,SQV44=3;如果1000年<SAW≤10000年,SQV44=6;如果SAW>10000年,SQV44=10;
(5)地下水中硫酸根浓度SSC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SSC<500mg/L,SQV45=10;如果SSC>5000mg/L,SQV45=1;如果500mg/L≤SSC≤5000mg/L,SQV45按照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法确定;(6)地下水中氯离子浓度SCC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SCC<1000mg/l,SQV46=10;如果SCC>5000mg/l,SQV46=1;如果1000mg/l≤SCC≤5000mg/l,SQV46按照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法确定;(7)放射性物质在岩石中的有效扩散系数SDE
取值规则和方法:候选场址中SDE最大的SQV47=10,候选场址中SDE最小的SQV47=1,其他候选场址的SQV47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
(8)放射性物质在地下水系统中的溶解度SSD
取值规则和方法:候选场址中SSD最大的SQV48=1,候选场址中SSD最小的SQV48=10,其他候选场址的SQV48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
V、人类活动一级指标
(1)场址到可利用资源地的距离SUD
取值规则和方法:对于SUD最大的候选场址,SQV51=10,对于SUD最小的候选场址,SQV51=1,其他候选场址的SQV51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
(2)人类活动引起的场址淹没概率SFH
取值规则和方法:对于SFH最大的候选场址,SQV52=1,对于SFH最小的候选场址,SQV52=10,其他候选场址的SQV52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
VI、建造与工程条件一级指标
(1)岩石强度与应力比SRP
取值规则和方法:假设岩石单轴抗压强度RC与测得的最大主应力σ1比值用RP表示,即RP=RC/σ1;当某场址内RP≥5的概率为1时,即SRP=P{RP│RPi≥5}=1,SQV61=10,其中i=1,2,…,K,K为某场址内完成的试验数量;当0.1≤SRP<1时,SQV61=10×P;当SRP<0.1时,SQV61=1;
(2)岩体完整性指数指标SKV
取值规则和方法:岩体完整程度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五个等级,其对应的岩体完整性指数Kv范围分别为:Kv>0.75,0.55<Kv≤0.75,0.35<Kv≤0.55,0.15≤Kv≤0.35,Kv<0.15,其对应的适宜性标度SQV62取值分别为10、4、1、0.1、0;
(3)温度和辐照作用下岩石的损伤应力值STR
取值规则和方法:对于STR最大的候选场址,SQV63=10,对于STR最小的候选场址,SQV63=1,其他候选场址的SQV63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
(4)温度和辐照作用下岩石的蠕变速率SRR
取值规则和方法:对于SRR最大的候选场址,SQV64=1,对于SRR最小的候选场址,SQV64=10,其他候选场址的SQV64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
(5)场地比高SBG
取值规则和方法:对于SBG最大的候选场址,SQV65=1,对于SBG最小的候选场址,SQV65=10,其他候选场址的SQV65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
VII、废物运输条件一级指标SQV7
(1)到乏燃料商用后处理厂的距离SDM
取值规则和方法:对于SDM最大的候选场址,SQV71=1,对于SDM最小的候选场址,SQV71=10,其他候选场址的SQV71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
(2)新增改建运输道路的路程SGD
取值规则和方法:对于SGD最大的候选场址,SQV72=1,对于SGD最小的候选场址,SQV72=10,其他候选场址的SQV72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
(3)废物运输费用STD
取值规则和方法:对于STD最大的候选场址,SQV73=1,对于STD最小的候选场址,SQV73=10,其他候选场址的SQV73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
(4)运输中产生的辐射照射剂量SPR
取值规则和方法:对于SPR最大的候选场址,SQV74=1,对于SPR最小的候选场址,SQV74=10,其他候选场址的SQV74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方法确定;
VIII、环境保护条件一级指标SQV8
(1)到国家级保护区的加权距离指标SDS
取值规则和方法:统计范围为候选场址周围80km,设第i个候选场址周围80km范围内有国家级保护区m个,其距离用DSj表示;按照距离场址由近及远给定每个保护区的权重,用kj表示,距离DSj与权重kj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设距离kj内保护区数量用Yk表示,其中k为距离区间数量,则该第i个候选场址到国家级保护区的加权距离指标SDSi表示如下:
SDS=0时,SQV81=0;SDS≠0时,对于SDS最大的候选场址,SQV81=10,对于SDS最小的候选场址,SQV81=1,其他情况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法确定;
(2)到省级保护区的加权距离指标SDA
取值规则和方法:统计范围为候选场址周围80km,设第i个候选场址周围80km范围内有省级保护区m个,其距离用DAj表示;按照距离场址由近及远给定每个保护区的权重,用kj表示,距离与权重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设距离kj内保护区数量用Yk表示,其中k为距离区间数量,则该候选场址到省级保护区的加权距离指标SDAi表示如下:
SDA=0时,SQV82=0;SDA≠0时,对于SDA最大的候选场址,SQV82=10,对于SDA最小的候选场址,SQV82=1,其他情况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法确定;(3)到下游重要水体的加权距离指标SDW
取值规则和方法:统计范围为候选场址周围80km,假设第i个候选场址下游周围80km范围内有重要水体m个,其距离用DWj表示;按照距离场址由近及远给定下游每个重要水体的权重,用kj表示,距离与权重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设距离kj内保护区数量用Yk表示,其中k为距离区间数量,则该候选场址到到下游重要水体的加权距离指标SDWi表示如下:
SDW=0时,SQV83=0;SDW≠0时,对于SDW最大的候选场址,SQV83=10;对于SDW最小的候选场址,SQV83=1,其他情况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法确定;
IX、土地利用条件一级指标SQV9
(1)土地利用类型SLC
取值规则和方法:如果土地类型为农用地中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SQV91=5;如果土地利用类型为建设用地中的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SQV91=0;如果土地类型为未利用地中的其他土地,SQV91=10;如果土地利用类型为除上述列举的类型之外的类型,SQV91=7;
(2)土地利用价值SVL
取值规则和方法:土地利用价值分为利用价值高、中、低及无利用价值四个等级,其适宜性标度SQV92值依次为1、3、6、10;
X、社会经济和人文条件一级指标SQV10
(1)少数民族人口比例SMP
取值规则和方法:假设以场址周围地区半径80km为评价地带,SMP参数值与适宜性标度值SQV101之间的关系如下:
(2)地方政府是否支持SCS
取值规则和方法:调查统计范围为场址周围80km范围内涉及到的县市级及以上地方政府;如果地方政府积极支持,SQV102=10;如果地方政府不反对,SQV102=6;如果地方政府反对,SQV102=0;
(3)当地公众支持场址的比例SPS
取值规则和方法:对候选场址所在区域的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统计范围为场址周围80km范围内涉及到的县市级行政区域;如果当地公众支持场址的比例SPS<50%,SQV103=0;如果当地公众支持场址的比例SPS≥50%,SQV103根据不同SPS值按等分原则和线性插值法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未经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030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