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式胎压感测器及气门嘴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21015.7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9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尤山泉;林东峰;韦潘义;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为彪汽配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B60C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郭桂峰 |
地址: | 20132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胎压感测器 气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胎压力监测装置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一体式胎压 感测器及气门嘴总成。
背景技术
胎压感测器是一种装在汽车或机车的轮胎内部用来检测轮胎内的气 压和温度的装置,它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至驾驶室内的 显示屏,使司机能够获得轮胎压力的实时数据。胎压感测器通常连接一气 嘴,该气嘴与一个用以设置该轮胎的轮框固定,在给轮胎充气时,该气嘴 用来与充气装置连接。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将胎压感测器与气门嘴连接,从而将胎压 感测器固定在轮胎内,具体表现形式为将胎压感测器设置在一外壳中,再 将外壳与气门嘴连接,在有技术中,外壳与气门嘴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 如中国专利CN102173283B公开了一种胎压感测器及气嘴总成,包括气 嘴、胎压感测器及螺栓,其中,气嘴具有一连接部,连接部具有一顶端、 一与顶端相对的底端、以及一呈圆弧面状的外调整面;胎压感测器包括一 壳体以及一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感测单元,壳体具有一连接槽,连接槽具有 一呈圆弧面状的内调整面,内调整面与气嘴的连接部的外调整面形状互补 且可相对滚动。
此发明创造中的气嘴的连接部未与胎压感测器的壳体相互固定时,调 整气嘴的连接部外调整面与胎压感测器壳体连接槽的内调整面相互滚动, 进而调整气嘴与胎压感测器的相对角度;另一方面,由于外抵接面和内抵 接面的作用,气嘴的连接部不会在胎压感测器壳体的连接槽中朝其他方向 滚动。本专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气嘴与胎压感测器壳体的连接更为灵 活多样。但是气嘴与胎压感测器的壳体连接仍不稳固,在车轮频繁的回转 运动中,易出现连接失效的问题。
因此,本申请人致力于提供一种一体式胎压感测器及气门嘴总成,其 整体结构稳固,从而有效避免胎压感测器与气门嘴之间连接不牢靠,进一 步保证胎压感测器可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有效感测胎内气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胎压感测器及气门嘴总成,其整体结 构稳固,从而有效避免胎压感测器与气门嘴之间连接不牢靠,进一步保证 胎压感测器可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有效感测胎内气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式胎压感测器及气门嘴 总成,包括气门嘴与胎压感测器,所述气门嘴包括气门嘴体,所述气门嘴 体包括嘴杆和容置腔,所述嘴杆与所述容置腔一体成型,且所述嘴杆的第 一端部与所述容置腔连接;所述胎压感测器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的内腔中。
本发明的一体式胎压感测器及气门嘴总成通过将气门嘴中的气门嘴 体设为嘴杆和容置腔两部分,并且使嘴杆与容置腔一体成型,其中胎压感 测器安装在容置腔的内腔中,这样设置使一体式胎压感测器及气门嘴总成 的结构稳固,即使在轮胎频繁的回转运动中,胎压感测器与气门嘴也可以 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保证胎压感测器可以有效感测轮胎内的气压。
优选地,所述气门嘴体还包括一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嘴杆与所 述容置腔之间,所述隔板用于分隔所述嘴杆的内腔与所述容置腔的内腔。
在气门嘴对轮胎进行充放气的过程中,设置隔板可以避免较大的气流 对容置腔内的胎压感测器造成冲击,从而避免胎压感测器与气门嘴之间的 连接不稳,还可以保证胎压感测器自身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隔板完全隔开所述嘴杆的内腔与所述容置腔的内腔,所 述嘴杆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导通所述嘴杆的内腔与 轮胎的内腔,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导通 所述容置腔的内腔与轮胎的内腔。
这样设置时,气门嘴通过嘴杆的内腔和第一通孔对轮胎进行充气和放 气,容置腔内的胎压感测器通过第二通孔感测轮胎内的气压,在气门嘴对 轮胎进行充放气的过程中,这样设置可以有效避免较大的气流对容置腔内 的胎压感测器造成冲击,从而避免胎压感测器与气门嘴之间的连接不稳, 还可以保证胎压感测器自身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隔板部分隔开所述嘴杆的内腔与所述容置腔的内腔,所 述嘴杆的侧壁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用于导通所述嘴杆的内腔与 轮胎的内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为彪汽配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为彪汽配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10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