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压巷道支护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21371.9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5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单仁亮;黄博;白瑶;孔祥松;原鸿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巷道 支护 物理 模型 试验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进行动压巷道支护研究的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以相似理论为基础的物理模型试验,能将在模型中得到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反推到所模拟的原型中,从而获得原型的内在规律。在岩土工程领域,因物理模型试验具有易操作、低成本、高仿真的特点,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实际工程中无法实现的研究,在近些年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相似材料模拟试验是物理模型试验中应用较多的分支,相关的试验仪器也较多,且各具特色。
动压巷道,即受采动压力影响的巷道,我国煤矿中绝大多数的巷道都会受到采动压力的影响,以往人们为了研究动压巷道的支护技术,进行了一些相似材料模型试验。但现有的试验仪器存在一个较大的矛盾,为了模拟出采动压力,需要对模型进行开挖以模拟回采的过程,这样在有限的试验空间内、几何相似比一定的条件下,模型巷道的尺寸会很小,不利于研究巷道的支护技术;为了研究巷道的支护技术,模型巷道尺寸需要做大,但同时又需要通过工作面的推进来模拟采动压力,这样试验设备尺寸就会很大,试验设备占地面积、试验成本增加、劳动强度较高,不利于进行试验。因此,对于动压巷道支护的研究,一直缺乏针对性强、经济性好、占用空间少、劳动强度低的物理模型试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针对性强、占用空间少、经济性好、劳动强度低的动压巷道支护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动压巷道支护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试验装置包含外框架和内框架两部分,所述外框架设有底部振动油缸和导轨,所述内框架设有顶部静载油缸、顶部振动油缸和滚轮组;所述底部振动油缸用来模拟巷道远处采空区顶板周期性垮落产生的地震波,传播至模型巷道区域时引起的振动,所述导轨和滚轮组可供底部振动油缸作用时,带动内框架整体在外框架内部上下振动,所述顶部静载油缸用来模拟巷道所受超前支承压力的作用,所述顶部振动油缸用来模拟巷道上部由采区顶板断裂释放能量等因素产生的振动;
试验基本原理是将巷道所受的采动压力分解为静载荷和动载荷两部分直接施加给模型巷道,静载荷为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通过顶部静载油缸进行加载,动载荷为采区顶板断裂、垮落等因素产生的振动作用,通过顶部振动油缸、底部振动油缸进行加载。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动压巷道支护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由于内框架整体可在外框架内部上下振动,因此不再需要设置面积较大的振动台,减少了设备的占用空间;加之不需要通过工作面的推进来模拟采动压力,所以减少了模型尺寸,降低了实验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实验成本,还可以定量地研究采动压力与巷道变形破坏之间的联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动压巷道支护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的试验机整体前立面图;
图2为本发明动压巷道支护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的试验机外框架立面图;
图3为本发明动压巷道支护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的试验机内框架前立面图;
图4为本发明动压巷道支护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的试验机内框架后立面图;
图5为本发明动压巷道支护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的滚轮组局部详图;
图6为本发明动压巷道支护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的试验机整体侧向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动压巷道支护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的加载函数曲线图;
图8为本发明动压巷道支护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的具体实施例中的振动荷载施加时间图。
图中:
1、外框架,2、内框架,3、顶部静载油缸,4、顶部振动油缸,5、底部振动油缸,6、外框架顶梁,7、外框架立柱,8、外框架底梁,9、外框架支腿,10、导轨,11、滚轮组,12、内框架顶梁,13、内框架立柱,14、内框架底梁,15、前挡板,16、可视窗口,17、后挡板,18、滚轮,19、实验材料,20、有机玻璃板,21、加载阶段,22、卸载阶段,23、振动荷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动压巷道支护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如图1所示,装置由外框架1、内框架2和顶部静载油缸3、顶部振动油缸4、底部振动油缸5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13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式微流体检测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 下一篇:基于物联网的低能耗水资源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