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藜芦烷型二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医药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22401.8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3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金凤 |
主分类号: | C07D303/14 | 分类号: | C07D303/14;C07D301/32;A61K31/336;A61P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3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藜芦 烷型二萜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医药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从白背叶的干燥根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血 管保护作用的木藜芦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背叶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野桐属植物白背叶Mallotusapelta(Lour.) Muell.Arg.[RicinusapeltaLour.]的根或叶,又名酒药子树、白膜叶等。味微苦、涩,性 平。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河南、广西、海南、陕西、云南等地。白背叶在民 间应用广泛,主要以根及叶入药,根具有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之功效,常用于慢性 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妊娠水肿;叶能消炎止血,主要是外用,常用于中耳 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该属植物含有丰富的化合物类型,主要以苯并吡喃类、香豆素类、三萜类以及萜类 化合物为主。苯并吡喃衍生物主要存在于白背叶的叶子中;香豆素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叶 子中,根和茎亦有分布;三萜类化合物在白背叶的根、茎、叶中均有分布。萜类化合物以二萜 类为主,存在于叶子中。此外,白背叶还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以及挥发性成分。
研究表明白背叶叶子部分有良好的止血、抗肿瘤作用,根部分具有较好的抗病毒 和保肝活性,特别是某些化学成分具有强烈的抑制HIV、逆转录酶或细胞DNA聚合酶的活性, 提示其具有应用于治疗乙肝和艾滋病的潜力。此外,有研究表明,白背叶根水煎剂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能够抑制志贺痢疾杆菌;从根中分离出的化合物均能在 不同程度上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白背叶煎剂和浸剂能使 钉螺的死亡率达到30%~6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白背叶的干燥根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血管保护作 用的木藜芦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具有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Ⅰ),
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a)白背叶的干燥根粉碎,用70 ~80%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 正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乙酸 乙酯萃取物用大孔树脂除杂,先用15%乙醇洗脱8个柱体积,再用70%乙醇洗脱12个柱体 积,收集70%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0%乙醇洗脱物浸膏;(c)步骤(b)中70%乙醇洗脱物 浸膏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80:1、50:1、30:1、10:1和1: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 洗脱得到5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15:1、10:1 和5: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的 反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70%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8~10个柱体积洗脱 液,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纯的化合物(Ⅰ)。
进一步地,步骤(a)中,用75%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
进一步地,所述大孔树脂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
一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Ⅰ)和 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所述的化合物(Ⅰ)在制备血管保护的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血管保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化合物用作药物时,可以直接使用,或者以药物组合物的形式使用。
该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化合物(Ⅰ),其余为药物学上可接受的、对 人和动物无毒和惰性的可药用载体和/或赋形剂。
所述的可药用载体或赋形剂是一种或多种选自固体、半固体和液体稀释剂、填料 以及药物制品辅剂。将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以单位体重服用量的形式使用。本发明药物可 通过口服或注射的形式施用于需要治疗的患者。用于口服时,可将其制成片剂、缓释片、控 释片、胶囊、滴丸、微丸、混悬剂、乳剂、散剂或颗粒剂、口服液等;用于注射时,可制成灭菌的 水性或油性溶液、无菌粉针、脂质体或乳剂等。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Ⅰ)结构式;
图2为化合物(Ⅰ)理论ECD值与实验ECD值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金凤,未经吴金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24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