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萜化合物、制备方法和治疗前列腺癌的医药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511022691.6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1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金凤 |
主分类号: | C07J21/00 | 分类号: | C07J21/00;A61K31/585;A61P35/00;A61P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3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治疗 前列腺癌 医药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从干燥的茵陈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治疗前 列腺癌作用的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scopariaWaldst.etKit.)或茵陈蒿 (A.Capillaris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安徽、浙江、江 苏、陕西、山西等省。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收的习称“花茵陈”。茵陈苦、辛、微 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
茵陈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香豆素类、黄酮类、色原酮类、有机酸类、烯炔类、三 萜类、甾体类和醛酮类等。对茵陈中香豆素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甚至更早。茵陈 中的香豆素类成分主要为简单香豆素和呋喃香豆素。茵陈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酮醇 的糖苷和苷元。茵陈中含有多种有机酚酸类化合物,其中绿原酸(chlorogenicacid)、咖啡 酸(caffeicacid)等具有明显的利胆和抗菌消炎等方面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有松驰胆道扩约肌、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 红素排出量等功效。茵陈及其方剂在临床上常被应用于治疗脂肪肝、酒精肝、病毒性肝炎等 肝部疾病。研究表明,茵陈具有保护肝细胞膜完整性及良好的通透性、防止肝细胞坏死,促 进肝细胞再生及改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增强肝脏解毒等功能。茵陈蒿中 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扩张血管,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降血脂,抗 凝血等作用。茵陈蒿能降低诱变剂AFB1诱发微核、染色体畸变、姊妹染色单体交换和基因突 变;对原癌基因C-myc、C-fos、V-sis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亚硝酸钠和N甲基苄胺诱 发的癌作用有阻断作用。茵陈中的咖啡酸等能增加白细胞数目,其中的植物蛋白具有诱生 干扰素的作用。茵陈中的主要成分6,7-二甲氧基香豆素对正常小鼠体温有明显降温作用, 对鲜啤酒酵母、2,4-二硝基苯酚致热大鼠也有明显退热作用,并具有明显镇痛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干燥的茵陈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治疗前列腺癌作 用的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具有下述结构式的化合物(Ⅰ),
所述的化合物(Ⅰ)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a)干燥的茵陈粉碎,用75~ 85%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饱和的正 丁醇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b)步骤(a)中乙酸乙 酯萃取物用大孔树脂除杂,先用10%乙醇洗脱8个柱体积,再用75%乙醇洗脱12个柱体积, 收集75%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75%乙醇洗脱物浸膏;(c)步骤(b)中75%乙醇洗脱物浸 膏用正相硅胶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80:1、50:1、30:1、15:1和1: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 脱得到5个组分;(d)步骤(c)中组分4用正相硅胶进一步分离,依次用体积比为20:1、15:1和 5:1的二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得到3个组分;(e)步骤(d)中组分2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的反 相硅胶分离,用体积百分浓度为75%的甲醇水溶液等度洗脱,收集8~10个柱体积洗脱液, 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纯的化合物(Ⅰ)。
进一步地,步骤(a)中,用80%乙醇热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
进一步地,所述大孔树脂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
一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Ⅰ)和 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所述的化合物(Ⅰ)在制备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前列腺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化合物用作药物时,可以直接使用,或者以药物组合物的形式使用。
该药物组合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本发明化合物(Ⅰ),其余为药物学上可接受的、对 人和动物无毒和惰性的可药用载体和/或赋形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金凤,未经吴金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10226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